浅谈石化企业事故现场的先期应急处置

2019-09-10 04:00李鹏
石油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应急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李鹏

摘要: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企业永恒的话题,而应急处置则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次成功的应急处置,都是从正确的先期处置开始。先期处置的效果,决定着事故的走向,对事故能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先期处置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重大风险,其安全生产一直受到国家和企业自身的高度重视。应急处置是及时控制险情、消除事故影响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次成功的应急处置,都是从成功的先期处置开始。结合多年来的应急管理工作经验,浅谈一下个人对如何做好事故现场的先期处置的认识。

1 现场侦查与疏散

1.1 现场侦查

先期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切记不要盲目进入危险区,应先将力量部署在外围上风或侧上风处,通过询问报警人或相关知情人等方式了解现场基本情况。在不清楚事故现场情况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对现场情况进行侦察与检测,查明泄漏源的位置、周围地理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周围区域重大危险源分布等情况,掌握现场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浓度和分布,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1.2 现场疏散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警戒区内的工作人员和无关人员将受到生命威胁。先期处置人员应根据事故发展情况,迅速做出是否需要人员疏散的指示。疏散工作的成败有时可能直接关系到整个事故处理的成败。

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避难两种方式。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就地避难是指人待在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

2 事故现场警戒与隔离

2.1 建立警戒区

根据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的边界,建立警戒区。一般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建立警戒区时,警戒区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应实行交通管制。除应急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2.2 建立控制区

先期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应急处置人员、洗消人员和指挥人员所处的区域,并明确不同区域人员承担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应急行动和有效控制设备进出,并且能够统计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

3 个体防护与人员救护

3.1 个体防护

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先期处置人员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危险源、抢救遇险人员,做好个体防护成为保护先期处置人员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关键措施。

3.2 人员救护

在事故现场,可能有人员遭受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伤害,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人员伤害的关键。

4 现场环境监测

事故发生后,应对事故现场周边及排水系统的大气毒害物和水体污染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报现场指挥部。在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应合理选择采样和检测点以及采样频率和次数。泄漏的化学物质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周围环境、人员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也各不相同。

5 工艺处理与现场控制

无论是泄漏事故还是火灾事故,切断泄漏源都是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如果泄漏发生在工艺设备或管线上,可根据生产情况及事故情况分别采取停车、局部打循环、改走副线、降压堵漏等措施控制泄漏源。如果泄漏发生在贮存容器上或运输途中,可根据事故情况及影响范围采取外加包装、倒罐、堵漏等措施控制泄漏源。

5.1 工艺处理

工艺处理是有效处置石油化工企业泄漏事故的技术手段。一般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已予以考虑。发生泄漏事故时,由熟练的操作工人具体实施。工艺处置主要包括关阀断料、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

5.2 控制泄漏物

控制泄漏物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泄放的危险化学品遇到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

5.2.1 控制气体泄漏物的注意事项

对于气体泄漏物,可以采取喷雾状水、释放惰性气体等措施,降低泄漏物的浓度或燃爆危害。噴雾状水的同时,筑堤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防止污染水体。如果气体与水反应、且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比自身危害更大,则不能使用该法。

5.2.2 控制液体泄漏物的注意事项

对于液体泄漏物,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布放吸油棉、筑堤、挖坑等进行围控、阻止蔓延。若液体易挥发,可以使用泡沫覆盖或将二氧化碳、液氮等冷冻剂散布于整个泄漏物的表面上,减少泄漏物的挥发。

5.3 火灾扑救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应根据火场燃烧物质的性质、状态、燃烧时间、燃烧强度和风向风力等因素正确选择灭火剂,并与相应的消防设施配套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灭火效能,避免因盲目使用灭火剂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降低火灾损失。

5.3.1 火场用水的禁忌

水是最便利的灭火剂,但在使用时有以下禁忌:

(1)不溶于水或密度小于水的易燃液体引起的火灾,若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2)遇水产生剧烈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砂土灭火。

(3)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酸液喷溅造成灼伤。

(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

(5)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形变或爆裂。

5.3.2 灭火原则

在火灾扑救时,一定要坚持先控制、后灭火的原则。在扑救大型储罐火灾时,往往首先冷却周围罐和着火罐,保持着火罐稳定燃烧,待泄漏源得以控制后一举灭火。如果泄漏源不能控制,则采用控制燃烧的方式保持着火罐稳定燃烧。

5.3.3 灭火后的注意事项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对于可燃气体没有完全清除的火灾,应注意保留火种,直到介质完全烧烬。对于在限制性空间发生的火灾,要加强通风,防止可燃、易燃气体积聚,引发二次火灾、爆炸。

现场救援要求刻不容缓,事故发展往往瞬息万变,只有时时刻刻居安思危,扎扎实实掌握应急技能,才能守护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赵正宏.应急救援基础知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2]曾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3]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4]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猜你喜欢
应急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台风天气配网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技术和应急处置工作
我国政府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处置现状问题分析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