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2019-09-10 07:22孙玲徐文彬
关键词:内容语言活动

孙玲 徐文彬

摘要:学习活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元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过程保障。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坚持“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把单元内容整体划分到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课时中,既注重“单一课时内”活动内容与形式在语境中的统一,又兼顾“不同课时间”活动内容的拓展和难度的递进,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既关注学生课内活动中的反馈,又关注学生课外活动后的反馈,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兼顾学生学习的即时效应和延迟效应,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单元知识结构小学英语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环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活动的质量直接决定单元目标的实现程度。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坚持“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以实现单元目标为导向,把单元内容整体划分到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课时中,既注重“单一课时内”活动内容与形式在语境中的统一,又兼顾“不同课时间”活动内容的拓展和难度的递进,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既关注学生课内活动中的反馈,又关注学生课外活动后的反馈,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兼顾学生学习的即时效应和延迟效应,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内容的整体划分与课时分配

单元学习内容的整体划分意味着对学习任务进行排序,排序有三个基本目的:一是分析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独特性质;二是分析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和心理过程,以便让学生掌握不同语境下语言运用的特殊性;三是进行课时分配,使所教知识或教学过程在较大的知识体系中互相联系,使学习更有意义。

(一)整体划分

学习内容的整体划分要考虑单元学习的整体性,同时兼顾实现单元目标的课时教学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实践中,学习内容的划分要基于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特征,既要实现“单一课时内”语言学习的完整,又要兼顾“不同课时间”语言学习的延续和递进,使語言学习符合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征。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以话题为线索构建单元内容,每单元由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八个板块组成。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基于文本并合理转化文本,在课时教学中既要考虑课时容量的有限,又要考虑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

以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语篇,分别位于Story time板块和Cartoon time板块。两篇都是口头对话,前者谈论暑期计划,后者谈论旅行计划,目标语和话题内容有较多重合。目标语结构主要是will引导的一般将来时在肯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句型中的运用形式;话题涉及计划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分别将本单元的Story time和Grammar time、Cartoon time和Culture time、Fun time和Checkout time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详见表1、表2、表3),内容分别为plans for summer holiday,Bobbys plans,plans for your summer holiday;同时,将Sound time提前,作为课前热身,将Ticking time延后,作为课后自评。如此,合理分配课时内容可以为我们安排课时顺序提供实践上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二)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和顺序安排不是随意的,必须以学生特定的语言学习过程和技能发展的规律为基准,确立各个部分的先后次序。

从单元目标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来看,课时分配及其先后顺序应该遵循“语言输入—语言加工—语言输出”的过程,先重视口语输入和输出,后聚焦书面语输入和输出;先聚焦语言形式的训练和模仿,后关注语言意义的实际表达和运用。具体而言,课时安排坚持“听说领先”“以读促写”“综合运用”,每课时重点突出。

在教学实践中,单元教学任务可以分为四课时:第1课时,听说课,聚焦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初步感知并建构本单元知识,整体理解有关暑假计划的基本内容;第2课时,读写课,聚焦阅读理解、书面写作,完善并运用本单元知识;第3课时,活动课,创设语境,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来表达;第4课时,单元检测,查漏补缺,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寻找起点。表4是对Unit 7的课型、课时内容与要求、语言学习一般认知过程的梳理。

二、课时内容的学习活动

完成单元内容的整体划分和课时分配后,我们要结合课时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语言实践过程和学习体验,倡导活动教学。活动因此成为语言学习的主要组织方式。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成为单元教学目标落实的过程保障。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既要有整体思路的宏观设计,又要有活动类型的微观设计。

(一)整体思路

在实践操作层面,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从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课时内”聚焦活动内容和形式在语境中的统一,即本节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如何教会”。实践中要注意三点:(1)控制活动内容的难度,所学内容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的;(2)多元整合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听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3)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活动要有具体语境,要有真实的任务,语境和任务的创设要基于学生实际生活。

第二,“课时间”聚焦活动内容的拓展和难度的递进,以及形式的多样。实践中也要注意三点:(1)确保每节课都有新知识,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链接到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2)活动难度应该具有递进性,如从机械的语言形式训练转向语言的有意义运用,从语言理解转向语言表达,从单项技能训练转向多项技能整合,要确保活动能够不断地给学生带来认知上的挑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的机械训练;(3)活动形式要多样和新颖,单调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教师要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从简单的模仿,如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到角色扮演,再到基于生活情境的语言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感。

整体而言,教师要基于自己对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理解,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意义地体验学习内容,使所学内容能适当地运用到新的语境,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活动类型

我们以为,英语学习活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理解类活动。这类活动以感知、注意、获取、梳理、概括、整合单元内语篇内容为主,侧重语言知识的习得。例如,教师围绕本单元话题summer holiday(暑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暑假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项目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完成搜集、梳理、概括、整合文本信息的任务,感知并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建构本单元有关计划的知识。

第二,应用类活动。这类活动建立在理解活动基础上,以描述、解释、分析、判断、内化、应用本单元知识为主,侧重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话题及单元知识结构开展描述、解释、分析等语言交际活动。如,请学生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制订暑期计划,或者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学会询问同伴的假期计划。通过这些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内化和巩固本单元知识,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第三,拓展类活动。这类活动以推理、判断、评价、想象、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制订各种不同的计划,如周末计划、学习计划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制订计划的重要性;也可以创设情境,如:“Tomorrow is Sunday. You will go to the park by bike with your friend. But the weather forecast says that it will rain tomorrow. What will you do?”引导学生认识到计划制订不等于计划实施,学会多角度分析和评价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一个整体,不管是“课时内”还是“课时间”的活动,教师都要充分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学会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三、课时内容的学习反馈

学习反馈是教师了解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课内反馈(feedback in teaching),二是课外反馈(feedback after teaching)。前者聚焦活动的即时效应,后者聚焦活动的延迟效应。课时内容的学习反馈应该注重课内反馈和课外反馈相结合。

(一)课内反馈

课内反馈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即时信息,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课内反馈具有即时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活动参与的积极程度,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反馈目的来看,课内反馈重在“当堂理解”,考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从反馈内容来看,课内反馈真实、具体,有针对性;从反馈性质来看,课内反馈以正面的、积极的反馈为主,重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以本单元为例,教师结合具体的情境,如即将到来的周末(this weekend),提问学生:“Where will you go this weekend?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幫助他们理解一般将来时的形式与意义。同时,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能准确、得体地运用一般将来时完成语言交际任务。

(二)课外反馈

课外反馈是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或本课时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具有延迟性。这种反馈形式要求教师设计有效的家庭作业和单元检测题目,注重作业和单元检测的质量,确保作业内容和单元检测内容与本单元目标一致,能够涵盖本单元教学重难点。从语言学习的渐进性来看,教师的课外反馈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尽量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在完成作业或单元检测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以本单元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进行写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期的暑期学习计划。写作是最能反映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技能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但写作的批改不像客观题那样快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这类作业的反馈,教师可以使用常用的批改符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如☆表示赞同,△表示错误,○表示需要改进。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习惯灵活调整批改符号。另外,教师也要运用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整体性反馈。通过点和面的写作反馈,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也能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学习的信心。

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英语做事情”。教师需要设计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合文化精神:差异教学评价”(批准号:2015SJB116)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重点资助项目“教师评价知识默会维度研究” (编号:Ba/2015/01/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美〕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教学机智

猜你喜欢
内容语言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