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2019-09-10 07:22吴蓥
关键词:语篇语境意义

吴蓥

摘要: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核心任务,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概括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关键词:主题意义英语学习活动文化内涵思维品质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阐述,教师需要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概括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以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模块二为例。该模块标题为Entertainment(娱乐),隶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本模块共四个单元,分别涉及音乐、电视节目、电影和文学等领域,并以议论文、记叙文、对话、应用文(电视电影指南、海报、日记)、新媒体语篇(网站)、戏剧、小说等语篇类型呈现。每单元均编排了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可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一、概括理解类活动

概括理解類活动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体而言,该活动类型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Unit 5 Reading板块Music without boundaries的导入环节,播放热门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的片段,引导学生讨论摇滚与古典音乐的跨界,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异同,从而导入instrument,traditional,boundary,composer等生词。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话题,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为学生铺垫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在语境中激活与音乐形式相关的词汇,引出语篇内容。

又如,Unit 7 Reading板块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文,按时间顺序描述了赫本的人生——成长经历、影视工作和慈善事业。教学时,教师请学生细读语篇,归纳语篇信息,填写表1。

之后,教师针对语篇内容,提出如下问题:

(1)How many movie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and what were their roles in Hepburns career?

(2)How many Oscar nominations did Hepburn win in total?

(3)Based on the text, what events probably led to Hepburns humanitarian efforts?

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语篇中的年份和数字,提高学生梳理信息与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赫本的成长经历和她的慈善工作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指围绕主题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能够在新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以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例如,教学Unit 6 Grammar 板块,教师设计了如下应用实践类活动:首先,请学生仿照例句,参考Saturdays TV programmes的内容造句;然后,请学生两两对话,用if句式询问并向对方推荐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艺术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操练if条件从句。

在实施过程中,两个练习的难度递增,从依照例文造句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联系语篇内容到激活主题语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熟练运用if条件从句。

又如,教学Unit 8 Reading板块25yearold Computer Engineer Murdered一文,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语篇的前三段,总结警方获得的证据,然后提问:What can the police do to look for the murderer?

在学生给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让学生阅读第四到第六段,验证自己的推理并回答如下问题:

(1)Do you think the victim knows the murderer?

(2)Do you think the suspect is the murderer? Why?

(3)What can be the polices next move?

学生通过对侦探故事情节的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预测故事的走向,阐述个人观点,从而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通过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例如,Unit 5 Reading板块的Music without boundaries一文提到,谭盾为北京奥运会所谱写的曲子,将中国民乐和乐器与西方音乐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播放谭盾谱曲的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并提出以下问题:

(1)What musical instruments did you hear?

(2)What melodies did you hear?

(3)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piece of music?

(4)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combin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western music?

(5)Are there other ways to br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to the world?

學生在听完谭盾的音乐后,能够对中西方音乐形式的结合做出自己的判断,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通过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形成多元文化视角。

又如,完成Unit 6 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师请学生分小组设计一张调查问卷,调查本班同学的电视习惯,包括看电视的时长、喜欢的节目等,并合作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性地思考看电视的利弊,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一任务给学生设置了新的语境,深化了主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对看电视这一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在灵活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中国外语教育,2018(2).

[2] 蔡玉洁.探究主题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对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8(21).

[3] 盛艳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人与社会”主题意义与内涵的探究[J].英语学习,2017(12).

[4] 王兰英.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2).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意义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有意义的一天
语境与语境教学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