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团体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9-09-10 10:29苏陈艳
银幕内外 2019年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苏陈艳

摘要: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与教学,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本文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生心理团体辅导的原则,我们提出要教师以身作则,重视教师的榜样力量:注重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注重对学生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纠正;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团体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生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8110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一核心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当前的初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所谓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教育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心理的发育提供有效引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的养成。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引导和科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及生活习惯,提升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团体辅导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在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程度,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避免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此外,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思维能力差异、接受能力差异,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教学工作,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需求,因材施教方能有的放矢,达到理想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所谓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初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位置,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转变思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辅助作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德育教育,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3.引导性原则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同于日常的学科教学工作,需要以柔性的引导和帮助代替硬性强制性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中的引路人的角色,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及德行修养情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个人道德素养及行为习惯的提升。[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及心理动机,以柔和、轻松、尊重、理解的原则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中促成教育结果的提升。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团体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下面我们将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团体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以身作则,重视教师的榜样力量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路者,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以严格的道德和职业标准要求自己言行,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以达到以己度人、教书育人的作用。恪守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品质,关心、尊重学生的需求,以亲切和蔼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春风化雨的精神看待当前的教学工作,从自身出发,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正向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

(二)注重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1.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深入学生当中,倾听学生的心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权威、严肃的刻板印象,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健康良性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学校应当不断提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创新的思路看待当前的初中教学工作,顺应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与德行培养的力度,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3.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手段的创新和变革,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地。改变传统教育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2]。如利用视频、电影、动画等形式,组织观看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举办“身边的感动——学习优秀道德楷模”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道德模范事迹展播,举办“德育教育从我做起”作文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亲身的感受中学习这些优秀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促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注重对学生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纠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内心较为敏感,渴望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纠正,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及生活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因此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把学生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的指导工作放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应当给予充分的引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在长期的学习及生活中,润物无声的促成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家校共育,打造良性的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通过集合二者之力,发挥1+1>2的作用,教师应树立合作意识,加强与家长的联动和沟通,引导家长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增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家庭参观日”,鼓励家长到校深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发育状况,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家校共育;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通过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塑造,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形成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开展“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的活动,通过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家校共育打造学生良好德行的有效开展[2]。

2.注重对学生行为和习惯的纠正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纠正,在学科教学工作之余,关心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发展情况,针对一些不良习惯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手段鼓励学生重视自身行为对自我发展道路的重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认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促进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师可以采取“班级责任轮流制”的制度,将班级的日常管理、卫生、纪律等工作以岗位轮流制的形式下放权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通过亲身实践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又如教师可以开展“读国学、学礼仪”的活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习国学中的礼仪规范,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但快节奏的生活也带来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贫瘠和空虚,造成了社会情绪问题的频繁发生。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学生因为情绪及心理问题产生极端行为的报道,这引起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较为敏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加之社会复杂多变的诱惑,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本着理解、尊重、平等、沟通的态度,为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机会和平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及情绪问题,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针对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的苦恼和困难,以真诚的心和温和的态度帮助学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从自身角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发育的研究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学生心理疏导及处理技巧,从而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四、结束语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原则,强化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引导和协助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为学生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參考文献

[1]李超,吴昱臻,李冬梅等.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干预实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 26 (9):1386-1390.

[2]周艳芳.希望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希望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3]桑金英,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团体辅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樊琼成,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8,(4):234.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