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民
夏衍最早从事文艺工作,多是写一点儿今天可称为“报告文学”的报道及杂文,还搞一些翻译之类。在当时人们眼里,不认为那是“作品”,所以有人说他是“空头文学家”。后来因为时局,他在上海一位朋友处隐蔽了一段时间。利用这个时间,他便写出了一篇“作品”:小说《泡》。小说写一个在肥皂厂的女工,得了肺病还拼命工作,期望能做满五年,按规矩可得半年“赏工”。可在四年十个月时,她被辞退了。
这样反映工人与资本家关系的作品,当时左翼作家已有不少作品问世。小说写出,夏衍不大自信。虽然他投给“左联”机关杂志或其他朋友编辑的报刊,发表肯定没问题。可夏衍觉着那样就不知道作品“合格不合格”了。于是将小说请人抄一遍(怕字迹为熟人看出),又用了一个新笔名“夏衍”,托人带到杭州,由其表兄寄回上海,投给由傅东华、郑振铎编辑的《文学》杂志。不久,作品刊出。这大大增强了夏衍的信心。
1935年,还是因为时局,夏衍在上海卡德路的一家小公寓隐居了三个月。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部多幕剧《赛金花》。因为是第一次写多幕剧,夏衍仍然信心不足。到了第二年初可以“活动”了,他将该剧本润饰过后,仍然找人抄写一遍。托人从北平寄给《文学》杂志。该剧本借着晚清政坛形形色色的情状,对现實当局大加讽喻。这当然是杂志喜欢的内容表达。很快,《赛金花》在当年四月刊出,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内容的论争……
那一代人,为怕他人“照顾”,居然用了如此曲折的方法投稿。想来首先是不愿降低作品水准;其次,自尊、自爱。这样的作为,希望给今天的人们一点儿借鉴。
丁强荐自《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