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进美育教学

2019-09-10 07:22汤仲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

汤仲伟

【摘要】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素材。为此,开展岭南“石湾陶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校园传承实践研究,实质即是对丰富的民族传统美术文化的精选,并按造某种方式加以组织,构成一定的关系。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验与熏陶。

【关键词】  美育教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湾陶塑技艺 校园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001-02

一、背景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已成为学校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在新的教育政策理念的指引下,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尤其是当下国家所重点倡导开展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设特色的艺术教学项目,已成为我校深化改进学校美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在开展岭南“石湾陶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校园传承的研究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实践认知与体会。

二、做法与成效

(一)根植广东,吮吸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

广东位于我国南海之滨,古为百越之地,因面向南海,北倚南岭,故又被称为“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其中,以享有“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与“陶瓷艺术之乡”之美誉的佛山石湾更是岭南文化地域特色典型代表。据历史记载,佛山石湾陶瓷基地形成於唐宋,至明清最为发达,“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泯外之国”,深受人们的欢迎,赢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的声誉。今天,在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以及东南亚国家地区,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石湾陶塑中的琉璃人物瓦脊在古建筑中广为使用,成为许多古代建筑重要装饰部分。而且,作为南国一枝独秀的民间传统工艺——石湾陶塑技艺,在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更是以其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的艺术特点,以及在创作上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气势磅礴的石湾陶塑——琉璃人物瓦脊

(二)寻踪溯源,重识石湾昔日陶韵

源远流长的广东石湾有着五千多年的制陶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而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的南风古灶,近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得以保存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作为民窑,石湾一直面向广大民众,因此,早期的石湾陶塑艺术均以实用为原则,并将秀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有着明显的装饰特色。人物、动物、器皿、微塑、瓦脊陶塑都是石湾陶艺所善仿的题材种类,其中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石湾公仔”,以石湾独特的砂质陶土为制作原料,具有典雅朴拙,浑厚凝重、刚健豪放、生动传神、釉色丰富、题材广泛、手法多样等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成为我国一枝独秀的民间传统艺术。

(三)现场观摩,领略石湾陶塑技艺魅力

石湾陶塑艺术的第一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无论人物、动物或器皿,都致力于艺术典型化的塑造。各种造型风格独具,较少雷同,达到了“百物百形,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其第二个特色是胎釉浑厚朴实。它有胎壁厚、釉层厚的古雅厚重的特色。目前釉色达近百种,这些釉色为石湾陶塑艺术增添了五彩斑烂的艺术美感。技法多样性是石湾陶塑的第三个特色。有贴塑、捏塑、捺塑和刀塑等多种表现手法,根据表现题材的需要,陶塑艺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充分发挥手上功夫,施以不同技法进行创作。整体作品制成后,多种雕塑技法配合相得益彰,天衣无缝,更让人感到浑厚朴雅,多姿多彩。

(四)传承创新,感悟石湾现代陶塑艺术

一谈起非遗保护,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把它与“真实性”“不变”等概念联系起来,似乎非遗与变化、创新无关,至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保护非遗就是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力。因为,非遗的生命力就是非遗创新力的重要体现。对此,关注石湾现代陶塑艺术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另一重要内容。

石湾现代陶塑在传统陶艺雕塑造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泥、釉、火所形成独特的质感和肌理的追求,创造出一种明显区别于传统陶塑的视觉美感。传统的石湾陶塑作品以说明一个人物、一段情节为目的,强调的是意识功能。而石湾现代陶塑作品所强调的却是审美功能,侧重陶艺品的环境审美作用。

(五)纵横古今,走近陶艺大师梅文鼎

他是石湾现代陶塑的倡导者,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极力推动石湾现代陶塑的探索,融合中外、贯穿古今,把对华夏神韵和现代感的追求,融汇在陶土之中。作品以简胜繁,古朴而奇拙,离形而得神。梅文鼎,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著名陶艺家,是一个不愿做名人的名人。

艺术是无限的宝藏,任凭智慧去开拓!这是我们在与梅大师交流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梅大师现代而不“前卫”,他突破的是传统的手法和题材,却不刻意颠覆传统审美的合理内核。他用高深的理论素养与开放的艺术观念为石湾陶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源泉,也为我们传承与创新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出新路子。

(六)善仿民间,体验陶塑创作之美

以悠久的陶都文化与现代的审美情趣为基因,引导与启发学生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之美,这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并生的活动过程,陶塑作品的创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在自由多变的形与意之间,学生不仅将古老的造型技艺赋诸于泥土灵动之美,而且还将自己个性化的精神需求与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每件作品总给人一种意趣天成自由美感。

三、探讨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素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校园传承研究这种“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努力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染能力,这既培养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亦促进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把这种民族的、民间的文化和艺术融进我们的美育教学当中,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已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课程资源开发,而是一种责任,一项极其重要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想这也正是我开展此项课题实践研究最为渴望、最为欣慰实现的一大收获吧。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首湘西人性美的田园牧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有效方法
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浅探
刍议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加强应用艺术美感培养 实现小学音乐美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