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享的“幸福”

2019-09-10 07:22马小燕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幸福

马小燕

摘要:“幸福教育”提倡教师把教育看作幸福的职业,教师在教育中与其消极等待幸福的到来,不如主动追寻,习得掌握幸福的能力,即在教育过程中去积极发现、创造、享受幸福,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幸福,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幸福,即学生和老师共同幸福。这一理念对于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教学相长、师生共创共享的幸福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从一个教育案例去反思教育幸福的发现、创造、流动、享受的过程,以期能让跟多的人加深对“幸福教育”这一理念的理解。

关键词:幸福教育;共创共享

我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常年当班主任的一种工作习惯,上完课我照例留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找小朋友们闲聊几句,参与他们的课间嬉戏,了解一下班级的日常动态,便于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们很喜欢我和他们在一起,我也乐在其中。

1 抓住契机,点燃希望

有一天,我刚上完语文课,当我走到第三排座位时,一个胆小腼腆的男生罗俊杰站了起来,朝我递来一个本子,非常害羞地说:“马老师┅┅”话总共只有三个字,听得出来他非常紧张。我接过本子,看到了一首诗,我认真地读起来。

读完后,我笑着说:“罗俊杰,你写的吗,太棒了!”听到我的赞美,他抬起了头,自信地说:“嗯,我写的。”我高兴地说:“马老师也喜欢诗,喜欢读儿童诗。”哇,一个十岁的小朋友创作的诗,身为语文老师的我,十分兴奋,也十分欣慰,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仔细品味后,我用红笔勾画出他写得好的句子,微笑着点拨他:“这些句子写得非常美,这些词的意境非常好!”同学们也纷纷围过来看热闹,在众目睽睽中,他脸红了,同时我看到他眼睛里有光。

2 换位思考,正面激励

我知道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在老师面前主动展示自己,是需要鼓起多么大的勇气;我知道对于一个初次创作的孩子来说,他的笔尖流淌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是多么珍贵;我知道对于一个尚未入门又喜欢文学的孩子来说,别人的欣赏,尤其是老师的欣赏,对他信心的建立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不能吝啬对他的肯定、欣赏和赞美。

于是,我在诗的题目旁边画出了一个大大的五星,在周围同学面前夸赞他说:“罗俊杰写的诗,大家都来读一读。”他虽然腼腆,但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嘴角扬了起来,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我看着他的眼睛,摸摸他的头,鼓励他说:“罗俊杰,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勤动笔,以后你能成为诗人。”

罗俊杰听到老师的鼓励,他笑得更灿烂了。

3 放眼未来,因势利导

幸福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当下的幸福,还应该为未来幸福作准备。

“以后你写的诗可以拿给老师读,老师愿意做你的粉丝。”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后来罗俊杰经常把他写的诗给我看,我不仅给予他欣赏和肯定,而且还给出一两处修改建议,并写出了评语。每次他都很开心,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座位。

为了引导他朝着文学的道路上学习和努力,我送了他一本邱易东老师创作的儿童诗集《不久以前,不久以后》。我也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写在扉页上,他的爸爸帮他抄下来,贴在书房的墙壁上,用来激励他好好学习。

有一次作文课,作文的题目是《感恩     》。同学们都写出了生命里最感恩的人。罗俊杰小朋友的作文素材就是上次我欣赏他、鼓励他的事。读着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我更加深信老师的鼓舞对学生心灵的触动有多大!

我看了特别感动,感动于他有这么一颗纯真、善良而知感恩的心灵;感动于他有这么一双敏锐、清澈而洞悉生活的眼睛,这不正是文学爱好者的基本素养吗?

为了激励他热爱写作,我继续欣赏他,鼓励他,引导他。

在批改他的作文时,我批注,告诉他写诗是一个高雅的爱好,希望他坚持创作。

我结合他的习作认真地给他写评语,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扬长避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渐渐地,罗俊杰变得越来越自信,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他的文章和诗经常被我作为点拨全班同学的范例,我不仅肯定他在习作上的进步,我还肯定他的努力和进取精神。他动笔更勤了,还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和诗拿给我读,我照例认真地划出好的词句,进行批改,写上评语,每次他都心满意足地读着老师的红笔字。在班级,我发挥他的作用,成立了“文学社”,让他担任“文学社”的社长,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喜欢文学的同学越来越多,读书和习作的氛围特别浓。

4 反思记录,享受幸福

有人说当学生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一个好老师,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幸运的学生。我的愿望是做一名好老师,当我看到学生的文章里记录了我和他的故事时,做教师的我是无比幸福的……

今天这篇文章,我也记录下我和学生的故事,当他知道了我的文章里有他,我猜做学生的他也应该是幸福的……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这不正是一个教学相长、温暖有爱的“幸福教育”吗?

5 结语

《幸福教育论》提出,幸福和教育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身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主动去追寻幸福、享受幸福。幸福教育促進师生共同找寻幸福,彼此相互成长、相互成就、共创共享,做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的幸福者。

参考文献:

[1] 刘次林,朱小蔓译.幸福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幸福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露潼的“幸福”
幸福、德行与至善——康德至善学说探析
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