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019-09-10 07:22
校园足球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教师足球

走进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潍州湖小学,一排整齐的展示牌树立在校门口,第一个就是“校园文化”介绍,其中将“校园足球”和“读书立人”并列作为“办学特色”,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足球标志;围墙上展示着学校足球小明星的照片、学生的绘画作品,过道上整齐排列着学校实施校园足球的宗旨、管理機制、实施方案等内容的介绍展板;操场上,摆放着足球雕塑、综合练习器材;楼道里,墙上开辟出了一块块足球知识、学生作品的专栏,陈列室里摆满了学校的各项荣誉……这些外化于形的作品、展板等,不仅是对潍州湖小学近5年推动校园足球工作的历史诉说,更是对其深耕校园足球文化与课程、广搭校园足球参与平台、落实校园足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见证。

潍州湖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完全小学,建校于2014年9月,在校学生800余人,其中60%是全国各地到潍坊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自2015年8月被命名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来,学校始终遵循“普及+特长”的培养原则,立足足球课堂,积极开展规范化、系列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打造精彩纷呈的足球文化,面向人人推动足球运动的普及性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提升竞赛水平,男女队先后多次获得奎文区中小学足球联赛、潍坊城区少儿足球联赛的冠军。目前,学校形成了一人一球、一周一课、一天一练、一班一队、一周一赛、一月一星、一年一节的校园足球“七个一”长效工作机制,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球队、年年搞比赛已经成为常态。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学生的体质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团队意识等明显提升,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得以彰显。

(一)明确理念,引领育人方向

学校始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将“校园足球”与“读书立人”并列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阳光体育,乐享足球”为口号,通过打造阳光、乐学、健康的足球文化,培养学生自信、合作、快乐、拼搏等优秀品质。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合作才能铸造神奇,快乐让学生健康成长,拼搏成就梦想。以此为引领,在开展好足球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6个维度”的活动,并创新性地进行了足球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发展。

“6个维度”即画足球、说足球、赛足球、写足球、唱足球、演足球。

具体包括:绘“足球”梦,用美丽画笔和纯净的童心,描绘五彩缤纷的足球梦想;话“足球”史,让学生走进“足球”,了解足球文化,介绍足球知识;以“赛”促“体”,通过足球节、吉尼斯、班级联赛、校长杯、俱乐部赛等全员赛事的开展促进学生足球素养的提升;开展以“足球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主题队会、赛事感受等,让学生在写的同时记录美好瞬间;学唱足球题材的积极向上的歌曲,通过学唱、展示等形式,让足球精神逐渐渗透;成立以俱乐部为主题形式的社团机构,以拉拉队、情景剧、故事汇等形式分享足球情怀。

同时,将足球融入其他课程教学,形成了语文课上写足球、数学课上算足球、英语课上说足球、音乐课上唱足球、美术课上画足球、品德与生活课上护足球、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谈足球的生动活泼的校园足球工作局面。由此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活泼的足球育人形式,引导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会竞争和合作,磨砺意志,顽强拼搏,为今后健康、持续的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条件,保障高效开展

1.设立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学校于2015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足球教练员为成员的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为:一是规划校园足球特色项目发展并实施;二是进行校园足球日常教学的研究与管理;三是组织校内外赛事及与足球相关的文化传播活动。并且经过研究论证,学校先后制订了《校园足球特色项目三年发展规划》《校园足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园足球队管理制度》《校园足球安全责任书》等相关制度,并将教师开展足球训练纳入《潍州湖小学课时量考核办法》。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4人,均为本科毕业,其中2人为足球教育专业。为保障足球队训练,学校又外聘专业教练员1名,并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学校十分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除了参加省级的网上研修之外,每年都要轮流派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保证了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3.落实体育教师各项待遇。学校严格落实体育教师工作待遇要求,每年划拨专款为体育教师购置运动服装;足球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活动均计入工作量;常年带队训练的教师享受班主任待遇,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先、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增强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完善场地设施建设。学校建有人工草坪7人制足球场1个,面积为2592m2,并根据足球教学和训练的需要,配齐了各类足球器材。每年及时对器材进行维修、补充或更换。良好的体育场地、齐全的足球器材,充分满足了足球活动开展的需要。

5.保障充足的体育经费。学校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教育经费整体的10%,保证了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参赛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为学生开展足球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课程推动,评价支撑

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教学内容按照水平一至水平三分别设置。其中,水平一侧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球性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水平二进一步关注传控球技术动作的掌握与能力提升,及对比赛规则等的了解;水平三则注重多种形式比赛的开展,并关注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在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将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每周四下午的足社团活动内容进行了有效衔接,为学生搭建了不断提升的平台,促进了优秀足球人才的涌现。同时,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订了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1.学生足球素养评价。一是技能评价。从球感、运球、踢球、身体素质和比赛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并根据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的规律,设定1~5级共5个等级,且每个等级的测评内容不同并具有相对独立的评分标准。二是身体素质评价。纵向对比学生个人的体质检测、健康体检、医护记录和教师观察记录4项数据,从而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身体素质评价。三是团队评价。通过足球文化节、吉尼斯挑战赛、班级联赛等足球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进行团队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

2.学生品德评价。学校将足球与学校文化融合,深挖足球中的德育元素。具体由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与学生成长中心联合,重点从文明敬业、自主公正、拼搏创新3个维度确定校园足球的育人目标,并分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分别建立相应教学模式。其中文明敬业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目标,主要在小学1~2年级进行培养,通过文明观赛、文明比赛,让学生从足球运动中学会怎样做一个文明人,并引导学生把赛场上的敬业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内化为做人做事的准则;自主公正目标主要针对3~4年级,即通过参与校园足球,让学生践行自主公正这一行为准则,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学会担当,明辨是非,将行事公正植入心中;拼搏创新,该目标主要针对5~6年级学生,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校园足球,树立人生目标,努力拼搏,永不言弃,并从技战术的创新上领悟创造力带来的变革和效益。

(二)大课间课程化、全员化

学校每天设置了2个体育大课间时段,均为半个小时,上午为足球大课间,下午则是体能大课间,其中上午的足球大课间,要求做到时间、场地、内容、流程、学生、指导教师、组织者、包靠者、协助者“九落实”,内容设置包括绳梯练习、灵敏圈小篮架组合、球性练习、运球绕杆、直线运球+传球、折线运球+传球共6个项目,并以年级为单位,每周1个年级练习1个项目,每周轮换1次。班级大课间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即学生的练习情况,班主任、包靠中层、协助教师、技术指导教师的管理、组织、指导情况直接与各班级的评价挂钩,保证大课间体育锻炼真正实现师生全员参与。

学校一直秉承“大课间就是一节体育课”的理念。将足球大课间按照体育课的基本流程进行设计,将30分钟的时间按“设备布置——乐享足球——体能提升——舒缓放松”4个部分进行配置,其中“乐享足球”与“体能提升”2个部分是重点。同时确立了足球大课间在内容选择上的3个原则:一是根据季节不同、年级不同调整练习内容;二是以“乐享足球”体育课堂教学足球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三是以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在具体实施中:

1.责任到人,安全有序。大课间制度中明确了体育大课间是校长的公开课,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其他学校领导是安全监督者,班主任是班级负责人,体育教师是指导者,其他教师是协助者,力求做到活动安全无缝隙、全覆盖。

2.明确指标,提质明显。在对“学生心肺功能”等指标的跟踪过程中,要求练习强度指数达到1.2~1.5,练习密度达到45%~48%,平均心率

125~135次/分钟,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规律调整,适度增趣。体育大课间以“年度+季节”为时间节点调整内容,其中按照年度调整练习内容,实现了足球基本技能依据水平段分层次练习;按照季节调整素质提升部分的练习内容,不仅注重对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更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使锻炼更加科学有效。

4.评价跟进,形成氛围。足球技能技巧练习需要顽强的毅力,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学校建立了“乐享足球”多元评价体系。实行个人、班级、校级3级评比奖励制度,设立“颠球明星”“技巧明星”“足球吉尼斯”等评价机制,评选出的明星优先选拔进入校级足球队;每月开展“大课间”评比活动,设立“明星班级”;学期末,将获得“明星班级”次数最多的班级评为“明星足球班级”。

(三)普及文化,营造氛围

学校将每年10月确定为校园足球月,并在此时段开展校园足球节,并设置足球文化墙进行展评,展评内容结合年级特点设计了足球节徽设计、队徽设计、足球知识小报、足球画报、比赛剪影、足球主题征文、足球文化长廊、足球技能比赛、足球对抗赛等动静结合的项目。浓郁的足球文化元素浸润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同时会让不同学生深入体验运动员、裁判员、拉拉队员、组织者、志愿者、记者等不同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示并发展才能的平台,由此普及足球文化,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LED显示屏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形成以足球联赛为中心,辐射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综合实践、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更加丰富的、立体式的、动静结合的校园足球文化体系。

(一)建立校园足球五级管理机制

校园足球五级管理机制至上而下是学校校园足球分层管理的一种方式,在校园足球管理中心的统领下分层管理,管理中心抓好校队的管理和训练;校队又分高、中、低3个梯队,3个梯队教练组管理好相对应的俱乐部,而每个俱乐部要管理好各个班级球队。管理中心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整个学校校园足球的规劃;校队教练组负责校队和梯队的育人与训练;各俱乐部在年级组长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年级队伍的建设;各班班主任是班级球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足球文化的普及。同时,至下而上也是卓越人才晋升的方式,要进入校队需要考虑在每个层级的经历和评价,特别优秀的也可以提出申请,经过考核后越级;向上级学校或高水平队伍推荐由校园足球管理中心来完成。在三、四、五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对学生的能力也是一种有效锻炼与提升。

(二)建立合理的竞赛机制

学校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每年组织校内“校长杯”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学校足球队还经常性地邀请区内和区外足球队进行比赛交流,以进一步提高竞赛水平。此外,学校连续3年承办了奎文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组织的区中小学足球联赛,连续3年主办了“校长杯”校际邀请赛,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足球比赛,包括奎文区中小学足球联赛、潍坊市城区少儿足球联赛、潍坊市中小学足球联赛等,让此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观摩比赛的机会,也进一步引领带动了学校校园足球比赛和活动的开展。

(三)建立足球队员的文化课考评机制

学校对校足球队队员有着明确的文化学习计划和要求,每学期都要对学习成绩优秀的、成绩稳定的或学习有进步的队员进行全校性表彰奖励;每次考试后,足球教练员会对本队球员进行成绩跟踪对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表彰或处罚。目前,足球队的绝大多数队员都能达到本年级学习成绩平均水平。

(四)建立人才发展畅通机制

学校对足球队员的发展十分重视,积极与上一级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打通人才输送通道。如,2018年向潍坊广文中学输送了5名队员,现均已成为该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此外,还向奎文实验初中、昌乐一中等学校输送了多名队员。

潍州湖小学的校园足球,已经成了凝聚人心、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学校自2015年至2019年在潍坊市及奎文区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五年十一冠”的骄人成绩;2017年8月被授予“奎文区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并成功举办奎文区两届中小学校园足球夏令营和冬令营。此外,校园足球“普及+特长”的运行机制极大地带动了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项目的推进。学生们因足球爱上运动,学校因足球获得发展,校园足球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教师足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快乐课间
认识足球(一)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