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情境教学

2019-09-10 21:33张晏华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张晏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每位道德与法治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主题情境教学以其情节的完整性、探究的连贯性、情境设置的多样性等特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独具魅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培养人文情怀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初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人文情怀,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庄严使命。我们广大教师应深入中华文化宝库,挖掘其中的宝藏,以优秀的人物吸引人,以经典的事例鼓舞人,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

在执教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时,严老师以古典名著《西游记》为主题情境,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西游记》背景音乐《云宫迅音》导入新课,熟悉的音乐响起,台下的学生神情激动,热情高涨,优美的旋律唤醒了他们儿时的美好回忆,严老师由此一气呵成,趁势导入新课——“延续文化血脉”;通过对比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和美国大片《变形金刚》,引导学生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设置活动环节——“你说我说《西游记》”,要求学生任意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说你喜欢的理由,通过展现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入话题——中华传统美德。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耳熟能详,纷纷畅所欲言,在热烈的交流中加深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严老师以《西游记》为主题背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好比用线串起粒粒珍珠,实现了知识传授和文化渗透的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5000年,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诸多的契合点,对两者恰当的整合,有利于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

二、以探究学习为主题,培养创新精神

富有生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为此,在设置主题情境探究活动时,应考虑活动设置的思辨性、创新性和发散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达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在一次区级比赛中,笔者执教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永无止境”一课时,笔者以这样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儿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老师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老师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这个官司能打赢吗?由此进入探究一:创新的重要性——由“O”引发的官司。这位母亲的一段辩护词深深打动了法官,判决幼儿园败诉,因为幼儿园伤害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引出结论:创新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探究二:创新的成就——“天眼”的建成。本环节列举我国近年来所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天眼”的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等,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为何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對我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通过探究,学生达成共识:党和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探究三:创新的实践——绳不离手,给绳打结。在本环节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双手拿住绳子的两端,绳不离手,给绳子打个死结。在此环节,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在一筹莫展时,笔者适时点拨:在常规方法无效时,我们应该摒弃以往的思路,比如我们可以改变手握绳的姿势。终于有一个同学完成了任务,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本堂课以创新为主线,围绕创新开展一系列的情境探究活动,设置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该如何解决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活动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学习过程和获取知识的统一。在主题情境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有利于生成核心素养提出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培养责任担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为学生参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多彩的职业”这一课时,张老师选取了全国人大代表、“扬州三把刀”修脚代表性传承人陆琴的故事为背景材料,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以陆琴的故事串联课堂,不断叩问学生的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如何实现理想与现实、个人追求和国家需要的统一。张老师的这堂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不解的目光——艰难选择的陆琴。为了传承扬州的修脚技艺,为广大足疾患者消除痛苦,16岁的陆琴成为了一名修脚工,此举给她带来了不少非议。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职业准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是从个人的需要出发,还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作答。环节二、苦尽甘来——坚持不懈的陆琴。在练习修脚功夫时,陆琴先用竹筷竖着一层层地削,越削刀工越细,削下来的筷子就越薄。一年下来,她削掉的筷子整整有一箩筐。技艺娴熟的陆琴先后获得了“全国高级技师”、“全国优秀服务员”、“ 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个荣誉称号。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青少年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才能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只有努力拼搏,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环节三、城市的名片——不忘初心的陆琴。2009年,陆琴被评为江苏省非遗项目“扬州三把刀”修脚代表性传承人,她在扬州商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全国第一个修脚专业,自编教材,开始培养修脚专业人才,培养修脚师超过万名,她让“修脚刀”成为扬州一张闪亮的名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身的享受?还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这个答案关系到我们以何种精神风貌对待工作,以何种价值选择回馈他人和社会。2004年,温家宝总理曾对陆琴说过:“我向你学习,向你致敬,向你表示感谢。你用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社会的偏见;你用你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用你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依托主题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实现核心素养的生成,也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