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中印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2019-09-10 07:22朱明忠
中印对话 2019年5期
关键词:徐先生修道院印度

《“纪念徐梵澄国际研讨会”文集》

文集编委会/编

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本书为纪念徐梵澄教授的文集,主要内容涵盖徐梵澄教授生平故事、研究领域、学术贡献,以及他在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等。书中还包括了来自中、印、法等国知名学者,如黄心川、黄夏年、朱明忠、墨普德、尼尔玛拉·夏尔玛等教授的演讲和文稿。印度学术泰斗洛克什·钱德拉教授为本书著序。书内还展示了徐梵澄教授的《易大传——新儒家入门》及部分书画作品。

在中国,凡提到印度哲学家奥罗宾多及其著作,就必然会想起徐梵澄先生。徐梵澄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梵文学者和佛学专家,一生有许多传奇的经历。其中,最富传奇的是他赴印度的经历,他在印度旅居三十二年,曾在奥罗宾多修道院讲授中国文化、翻译著作,一待就是二十七年。在这二十七年中,他与奥罗宾多修道院结下不解之缘。应当说,徐先生是唯一一个在奥罗宾多修道院常住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大量翻译奥罗宾多著作的中国人。无疑,他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在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印度和奥罗宾多思想传入中国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徐先生的生平简历

1909年10月26日,徐梵澄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开丝绸店的商人家庭。童年时,就学于私塾,诵读大量汉魏六朝古文,国学根底深厚。小学毕业后,他考入长沙著名的教会学校——雅礼中学,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并受到良好的英语训练。

1928年,他进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文学。出于对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崇拜,他在上海经常聆听鲁迅在各学校的讲课。从那时起,他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身份,开始与鲁迅先生通信往来。1928年6月22日,应鲁迅之邀,他第一次到上海闸北景云里的鲁迅家中拜访,鲁迅先生很喜欢这位纯洁向上的文学青年。以后,他与鲁迅之间就写作问题,经常书信来往。

1929年,徐梵澄决定赴德国留学。当年8月,他乘日本轮船先到法国马赛,再从马赛乘火车抵达德国首都柏林。从1929年至1932年,他曾在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学习艺术史,1933年回国。

从1936年至1945年,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在同济大学、国立艺专任教,讲授美术史等课程,后来到中央图书馆担任编纂,并主持《图书月刊》的编辑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徐梵澄出于对佛教的兴趣,自愿申请赴印度进行文化交流。当时,根据中国政府与印度所签订的中印文化协定,中印双方有互派学者到对方国家讲学的计划。8月,他的申请报告获得政府批准。12月11日,他乘飞机赴印度,在机场送行的人群中有两位文化名人,一个是郭沫若,一个是郑振铎。抵达印度后,他便到泰戈尔国际大学开始了讲学生活。泰戈尔国际大学位于加尔各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用这笔奖金创办了这所大学,并在大学中特别设立了中国学院,以传授中国文化。担任中国学院院长的,是泰戈尔的中国好友,精通儒学和佛学的谭云山先生。在这里任教的,还有中国学者常任侠等。徐梵澄在中国学院任教五年,他用他流利的英文不仅向印度学生讲授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而且讲授中国的佛学,包括唯识论、因明学等。例如,他专门设立了一个专题,讲解中国近代佛掌家欧阳竟无的唯识学,颇受印度学生的欢迎。

从1951年到1978年,徐梵澄来到印度东南海滨城市——本地治里,访问了奥罗宾多修道院,并留居在这里,长达二十七年。

1978年,徐梵澄欣闻祖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故决定离开印度回国。归国后,他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照顾,他的学术专长也得到极大的重视。从1979年至2000年,他被安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被聘为研究员,一直从事印度哲学、宗教和中国佛学的研究工作。

2000年3月6日,徐梵澄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在奥罗宾多修道院的二十七年

1951年2月,徐梵澄与好友——画家游云山,来到本地治里,访问了奥罗宾多修道院。当时,奥罗宾多修道院已成立二十多年,在印度名声很大。按照他们的打算,在这里只做客半年,并收集《奥义书》的各种版本和奥罗宾多的著作,然后去香港。参观了修道院后,他们被安置在招待所里住下来,等待院母米拉的接見。几天后,院母会见了这两位中国人。这位法国女士对远道而来的中国人表示了热情而真挚的欢迎,并且希望他们能够留在修道院工作。在院母的盛情邀请下,他们两人放弃了原来去香港的想法,决定留在这里,从事华文部的工作,以向印度人传授中国文化。

在华文部工作的,实际上就是徐先生及他的朋友两个中国人。大约半年以后,游云山先生因为家中母亲病重,不得不离开这里,回祖国去了,只剩下徐先生一个人在这里坚持工作。他在华文部的工作有两项:一个是给修道院的学员讲授中国文化;一个是把奥罗宾多的著作翻译成中文。

徐先生给修道院学员讲授的第一堂课是中国的《肇论》。来听课的学员,国籍不同,年龄也不同,有的是本院的修道土,有的是来此短期访问的学者,也有一些学校的学生,他们对这位高个子、风度翩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彩讲演非常感兴趣。像在泰戈尔国际大学一样,他只拿一支粉笔,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讲解《肇论》的内容和意义。《肇论》是中国东晋和尚僧肇所著,其内容有四部分:《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此书是中国魏晋玄学与印度佛教般若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徐先生讲解道:“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在古代都是高度文明的,他们中的大知识分子在精神层面自然会有同样高度的发展,甚至在更高的层面上会有类似的体悟。当新法传入中土时,人们会发现它与本土文化有许多非常接近甚至相同的方面。这样,它就不可避免地被人们所赏识并很容易地被接受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因为土壤已经施好了肥料,所以这朵来自‘西天’的新葩,就能够很从容地生根、发芽与结果。”

徐先生虽然一个人在华文部工作,但是他的工作效率却是极高的。到1952年3月,仅用一年的时间,他就完成了奥罗宾多哲学名著《神圣人生论》的翻译工作,此书共计83万字。此外,他还翻译了院母米拉的《母亲的话》第一集,以及十几种印度教古代经典《奥义书》。

1953年3月,徐先生又翻译完奥罗賓多的另一部名著《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古代印度教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其内容讲的是克里希那大神(即黑天大神)化身为战车的驭手,与指挥战争的主帅阿周那的一番对话。他教导阿周那:不要考虑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统帅职责,奋勇杀敌,才是对神的最大忠诚。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时期中,民族运动领袖提拉克和甘地都撰写论著,重新解释这部经典,以此动员印度民众积极投入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奥罗宾多在190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入狱期间,也写了一部重新论述《薄伽梵歌》的著作,目的是利用古代经典来激发印度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

1953年8月5日,是奥罗宾多诞辰八十一周年,也是印度建国六周年纪念日。院母告知徐梵澄,修道院要举办一个“中国历史文物图品展览”,请他认真筹备。他得知要介绍祖国的历史文物,倍感兴奋,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首先,写信给在祖国的朋友,要他们寄来有关历史文物的影像资料;然后,尽量收集欧洲各大博物馆保存的,有关中国文物的精美图片。在他的努力下,展览终于如期举办。图片共分为五个部分:建筑与石窟艺术、礼器与宫廷文物、造纸与印刷技术、陶瓷与烧制工艺、文字与书法绘画。展览举办十天,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个个对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深感惊叹。这次图片展览的圆满成功,一方面使徐梵澄这位离开祖国多年的海外游子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使他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1957年,徐先生翻译的奥罗宾多的《论薄伽梵歌》中文译本出版。同年,他翻译的两种奥义书——《伊沙奥义书》《由谁奥义书》出版。

1958年至1960年,徐先生翻译的许多奥罗宾多的著作都陆续出版,其中有奥罗宾多的《社会进化论》《瑜伽的基础》和《瑜伽论》,以及《母亲的话》第二集。

1960年12月5日,是奥罗宾多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修道院决定在这一天要举行全院的学术报告会。当时,在修道院内流传有“四大院士”,其中有中国的徐梵澄先生,另外三位来自其他国度。修道院邀请这四个人做报告,要求他们从不同文化的视角来评述奥罗宾多的思想。作为一位中国学者,徐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罗宾多》。他早就想讲讲这个题目,以使更多的印度人和西方人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在报告中,他讲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国古代圣人的思想,包括孔子、孟子、老子等,以及他们与奥罗宾多思想的共同性。徐先生的演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令聆听者赞叹不已。

1962年中印之间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但是,徐先生并未受到此事影响,他一直在这里坚持传播中国文化。他准备编一部中国书法字典,其内容包括:先是甲骨文册页,其次是楷书册页,再次是金文册页,并准备写一篇介绍中国文字的文章“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作为序言。

1966年,徐先生用英文写的著作,名为《孔学古微》,完成并出版。此书主要是阐述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孔子在中国的影响。最难得的是它是用英文出版的,在当时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版书籍是很罕见的,它大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该书出版后,在南亚、东南亚及欧美各国,颇受欢迎,抢售一空。

1977年底,香港的朋友来到本地治里,见到徐梵澄,告诉他:邓小平先生已经复出了,你可以回国了。徐先生决定要返回阔别三十多年的祖国。1978年秋,他获得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批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准备归国。11月9日,乘飞机到达广州,双脚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徐梵澄先生是第一个到奥罗宾多修道院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位在修道院工作二十七年的中国人。他为中国文化在印度和世界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作者朱明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本文节选自《“纪念徐梵澄国际研讨会”文集》。

猜你喜欢
徐先生修道院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修道院在恢复和发展西欧经济中的作用
法国“修道院经济”亮点多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高警察
亲戚合伙被骗7万元 律师支招咋取证
张自启中国画——英伦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