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专选学生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的探讨

2019-09-10 07:13车金虎靳琼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车金虎 靳琼

摘 要:由于运动性疲劳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加上武术项目自身的特点,本文根据武术专选学生对运动训练、比赛产生运动性疲劳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方法。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武术特点;生理疲劳;心理疲劳;恢复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135-01

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点

影响学生训练时产生疲劳的因素有许多种,如遗传、成熟程度、营养、训练前的状况、环境、睡眠、休息、应激、疲劳或损伤以及自身的原因等,必须综合考虑。对于不同项目的训练产生疲劳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武术专选学生在运动训练、比赛中更易产生较重的生理疲劳和较多的心理疲劳,这是由以下三个特点决定的:

1.1武术项目自身的特点

1.1.1套路运动、比赛的技击性特点。武术项目特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踢、打、摔、拿、击、剑、刺等攻防动作构成的套路运动,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在演练的过程中要求内外合一,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1.1.2高、难、美的特点。1994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套路运动要坚持“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规格,强化攻防意识”以及“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在坚持“高、难、美”的基础上提岀“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竞技武术动作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复杂多变,高难危险,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系数大,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练习或学习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神经系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从而容易引发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1.2武术教学的特点

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重视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注意口令的运用;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的风格;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1.3武术训练的特点

由于武术项目中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训练难度大,精确度要求高,而且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学生长时间大负荷量的训练,神经系统持续高度紧张,身体得不到恢复,易受伤,产生疲劳。

2消除武术专选学生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2.1生理疲劳的恢复方法

2.1.1活动性手段。一般情况下,生理疲劳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休息来恢复体力,而通过更换肌肉作为积极性休息的方法,对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更有益。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体力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

2.1.2营养学方法。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即合理膳食。一般来说,膳食中脂肪比例应小一些,而蛋白质的含量要丰富。根据武术训练课负荷的不同,可适当调配蛋白质和糖的比例。训练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保证队员正常的生理功能。营养物质的补充。根据武术运动训练产生生理疲劳的特点,营养物质的补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营养中提高支链氨基酸的供给量;在运动训练中必须保持高糖饮食,但又必须符合武术专项训练的要求;学生可依据训练的需要适当服用维生素B6、B12和B15以及维生素h、pp、D2和E,也可以适当服用补气助阳的冲剂,它具有调节脾胃、抗疲劳、耐缺氧、增加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增强学生免疫力及抗疲劳防病的能力。

2.1.3睡眠。睡眠对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睡眠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在保证睡眠质量时,7~9小时即可。

2.1.4放松方法。为了加速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的恢复,教师应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负荷的大小来决定间歇的时间与方式,在训练课中穿插和采用一些如舞蹈、游戏等欢乐、愉快且富有节奏性的训练手段。另外,在训练课后可利用瑜伽等多种有氧健身操放松,使学生静心享受,这样,有利于疲劳的预防和恢复。

2.2心理疲劳的恢复方法

研究表明:采用心理训练恢复比自然休息要快,因此,在大强度运动后,有针对性地使用心理疲劳的恢复方法对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具有积极效果。(1)肌肉放松。其方法有想象放松法、逐渐放松法和自我引导放松法。(2)心理放松。采用放松心情法,想象自己躺在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等各种美好的事情;也可以采用听音乐、观赏精彩表演、玩扑克等方法。(3)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主副项分明。因生而宜制定训练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让“兴趣”激发学生长期、稳定的训练动机来达到消除心理疲劳的效果。(4)善于运用激励教学方法和设置目标方法。作为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激励,善于激励,学会激励的技巧和方法,强化运动行为动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运动训练动机的水平。在疲劳恢复期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以相应地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测量和可接受的,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使他们的心理疲劳得到恢复。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武术专选学生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由武术项目自身的特点、武术教学、训练的特点所决定。

3.1.2结合武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恢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武术专选学生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这对于完善武术教学、武术运动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人技能水平,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2建议

3.2.1重视心理疲劳的预防,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相比,心理疲劳危险更大,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尽量做到预防心理疲劳的产生。

3.2.2加强心理疲劳与恢复问题的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晓通,王建朝,陈永兵.试论小学高年级徒手操教学新思路——兼论阶段式多层次教学法[J].青少年体育.2013(06):82-8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