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优秀编辑的职业目标与追求

2019-09-10 08:01高亚威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5期

摘 要:面对十年来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变化与发展,编辑更应该清晰定位,明确目标,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优质内容传播的意见领袖,为行业及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终身学习者,做杂家,更要做行业专家。广开思路,做有创新能力的服务者。秉承“工匠精神”,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行业变化 清晰定位 行业专家

进入出版行业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这十多年国家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版行业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胶片印刷已经被数字印刷所取代;图书销售由新华书店等实体店为主,逐步向网络平臺销售、微店销售转移;图书形式也增加了数字图书、有声图书等形式;磁带被光盘取代,光盘如今又逐渐被二维码、各种应用、小程序等取代;编辑的工作内容也是在慢慢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策划、营销宣传等工作;图书品类细分程度增加,少儿、家庭教育、心理等领域在这十年间也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面对如此的变化与发展,编辑更应该清晰定位,明确目标,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优质内容传播的意见领袖,为行业及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成为终身学习者,做杂家,更要做行业专家

当下,人们关心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比较受大家认可的说法是需要十字型人才,即知识的储备既要宽,又要在某个领域有纵深的发展,有所长。这要求对于编辑尤其适用。都说编辑是杂家,的确是这样,这个“杂”不仅是说编辑要掌握的知识面要广,还是对工作现状的描述。从策划到营销,编辑要面对很多不同环节的工作,从质量到效益,编辑要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除了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处理好这些事情,我认为作为一名编辑,要想更好的发挥职业作用,传播优质内容,更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一)成为专家才能了解某个领域最新的发展及研究成果,才可能具备良好的内容选择和判断能力。

出版不只是繁荣社会文化和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将优秀文化成果公之于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也是其重要职能。这就要求编辑主题具备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既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又切实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成为专家型编辑①。这一点让我领悟特别深是因为我两年前开始了心理学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之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读书等渠道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学习中,我接触到了更多高层次的专业老师。通过他们,我了解了行业内的人都在做什么,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趋势,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也是通过他们我了解到现在一些畅销图书背后的原因,这些畅销图书背后的理论支持,他们在解决人们哪些问题,甚至领悟到了为什么这些书能够畅销。对比我之前的工作经验,我找到了为什么我总是感觉徘徊在外,因为我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去思考,我所做的内容,就好像蜻蜓点水,只是在浅层做一些工作。细想想,这样做永远无法打动读者,也很难把最新、最好的内容筛选出来,判断力也是缺乏底蕴的。因此,我主张编辑要保持在某个领域的持续学习,把编辑出版工作作为一种工具,有内容又有工具,事情才能做的更好。就像翻译这个职业一样,同时要有语言能力和对某个行业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流畅而又实用的优质翻译。否则可能是大家都觉得晦涩难懂了,或者只能做些大众的、易懂的、粗浅的内容翻译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是这样来理解编辑应该成为专家这件事的。我很长时间都一个困惑,就是很多时候同类书比较的时候,尤其是专业类学习的图书,从内容和细节的设计角度,有理有据的说出哪本书好,哪本逊色一些,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也是在我慢慢的学习中我开始发现还是因为对内容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如果从细节设计的角度说,没有对读者对象的特点做细致的分析和掌握,所以我就缺少了一些“慧眼”。

(二)成为专家才有可能了解该领域内需求变化,把握最新内容,成为意见领袖。

我们正处的时代变化很快,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开始探讨未来会被淘汰的和新兴的职业,转而开始关心未来需要的人才,当下我们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这几年,我一直在少儿英语这个领域耕耘。工作过程中,我跟一些优秀的作者有了深入的沟通和合作;我接触了一些培训机构;通过一些会议,我接触了一线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孩子,我接触了更多的家长,了解到孩子们在如何学习,学些什么。相对之前做的领域,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角度,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去实践。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感觉,类似把脉一样,我把到了不同的人群他们需要什么,关注什么,促使了他们进行了怎样的选择。我把到了那些优秀的教师,引路人,他们在朝哪个方向努力,而这些努力和好的理念是怎样传递出来的。当然,自己离专家还很远,但我想应该就是这种感觉,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方向。当然,内容和方向并不是唯一,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我想编辑的目标就在于能游刃有余于其中,传播优秀的内容,使其放扬光大。

二、广开思路,做有创新能力的服务者

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或契机或冲击。出版行业受到来自网络的种种威胁,电子书,网络文学,在线教育,学习应用等等。一度大家都在讨论出版的价值到底在哪?也有人曾经断言“未来出版社价值将为零”。我一直坚信出版社的价值,但我们也实实在在面临诸多挑战。那么,每一位身在其中的从业者,都有责任去思考,去开拓。

(一)格局再大些,站的再高些,一切形式皆可为我所用。

刚刚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大概表达年轻时完全可以有其他形式去更多的钱,但他选择了摆地摊,做保安,后来总结当时在于见识不够,好机会摆在眼前也看不到。身在传统出版多年,可能我们很多人都需要一个开脑的过程。我们以传播优秀内容为己任,各种形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适合与否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种新兴新式和载体,要变的是自己,工作的角度,工作的思路,还有重新组合创造的能力。这又让我想起了一本童书中表达的内容,“当衣服和小包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有口袋的衣服;铃铛和时钟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闹表;铅笔和橡皮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一头有橡皮的铅笔了。”这一切的组合都让物品变得更加方便和实用,编辑的工作也是如此,小到什么样的内容与什么样的字体,版式,画风组合,大到一个内容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表达,从哪个角度去表达,还能做哪些方面的开发才能把内容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所有的一切目的都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很多阻碍,但这也是前进和进步的动力。

(二)从产品内容表现需求出发,从读者使用需求出发,做最实用、适用的产品。

随着选题数量与种类的增多,编辑应该成为信息传播中更加主动的一方。在充分尊重受众个体性与创新性的前提下,适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以客观、公正、平等的评判标准与评判精神来构建选题和梳理选题信息②。近几年图书形式日益丰富,尤其少儿类图书,立体的,有声的,动手拼插制作的,科学实验的,与AR结合的,与3D打印结合的,与点读笔结合的,还有到微课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就是这些设计都考虑到了读者的年龄和使用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做好换位思考,提高服务意识,整体提升图书品质。

三、秉承“工匠精神”,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出版行业,“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图书在帮助人们学习进步的同时,承载着传播知识、传递文明的重任。而图书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从形式和表达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似乎也没有可供参考的客观数据,只有读者和时间能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沉淀下来。这要求我们每一位出版人,更应该珍视我们手中的每一个产品,沉下心来,慎重筛选,仔细打磨。这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好的自控力、责任心、自我要求和职业追求。这里更需要绝对的耐心和恒心,坚持和毅力。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

专业、专注、创新,为中华文明传播智慧!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出版人为自己树立的目标和追求吧!

参考文献:

[1]周国清,陈暖,论编辑理想与理想编辑,中国出版,2019(6)33-37

[2]林郁,数字时代的编辑素养与意识,出版广角,2017(11)48-49

作者简介:

高亚威(1978—),女,满族,辽宁铁岭人。大学本科,副编审,研究方向:少儿英语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