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大作用

2019-09-10 08:13曹思轶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微视频班级管理小学

曹思轶

摘 要:微视频所具有直观、高效、符合小学生心理的优势,自出现伊始,便成为了广大教师青睐的教育手段,在教学模式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发现了微视频的上述优势,笔者借助微视频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助力班级管理,开展有效利用微视频,提升农村小学高段班级管理效果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微视频;班级管理;农村;小学

一、研究的背景

笔者担任班主任已有多年,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惑。比如值日工作等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教师自认为已经讲清楚了,学生却没有完全搞懂;一些三番五次重申的要求,期初还有效果,但时间久了,当初的问题又会重复发生,教育并不能持续的贯穿始终……这些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呢?笔者认真分析后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方法陈旧

许多班主任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甚至还停留在传统师徒经验的传授上,缺乏对与班经管理有关学科的研究与学习,仅凭自己传统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日常事务,致使班级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效率低下。

(2)学生心理排斥

教师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对教师的谆谆教导满面不屑,更有甚者顶嘴狡辩,背道而驰。其实,在高年级,诸如此类不服教育,动则便与老师对立起来的学生并不鲜见。

(3)家庭教育疏忽

笔者任教的学校位于农村,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则交由爷爷奶奶带,由于疏于管教和隔代溺爱,孩子往往容易养成懒散和娇气的毛病,学习自觉性不高,做事情随意性较强,上课容易开小差。老师想要联系父母却找不到人,有的家长人在外地,远水救不了近火,经常会出现家校联系滞后或联系效果差的现象,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几乎没有帮助。

二、研究的途径

1、将纪律、卫生、勤学三方面细化为10项指标,通过《班级行为习惯评价表》的得分进行初轮摸底评价。

2、结合《学生在家行为表现反馈表》,将38名学生平均分成2组,第一组为综合表现优秀和一般的学生,第二组为表现一般和较差的学生。

3、摸底调查显示,行为习惯总体优秀者9人(占23.7%),一般者20人(占52.6%),较差者9人(占23.7%)。两组学生纪律、卫生、勤学三方面调查显示如下:

三、我們的实践

(一)多途径选择,确定拍摄主题

我们平时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抓住各种契机,摄录整理好身边的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德育资源素材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微视频主题的确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不良现象中,确定拍摄主题

课间是学生最活跃的时候,往往也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时候,所以这十分钟的时间可能会产生许多拍摄的素材。针对这种现象,可以结合做得好的同学正反对比,效果很明显。但是,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原则上不指名道姓。

红领巾监督岗的巡查范围广,遍布学校的角角落落,可以从监督岗重点督查的范围来确定拍摄内容。如室外包干区清扫时有同学拿着扫把追逐打闹,学生是否认真在做眼保健操等。

2、从各类活动中,确定拍摄主题

如我校开展的回收牛奶盒,参观造纸厂的活动,学生将牛奶盒收集,回收到造纸厂,生产出环保便签纸和环保铅笔。微视频作为一种动态性资源,具有静态资源无法比拟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对于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来说,视频中同伴的言行举止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对他们影响更大,可以更好的唤醒、启发、鼓舞他们。

3、从学生创意中,确定拍摄主题

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德育微视频,这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师讲授的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从鲜活可见的视频中发现问题,明白道理,以此来改善自身的行为习惯,塑造新时代的品质好少年。

(二)多方面准备,提高拍摄质量

(1)量才而用,组建拍摄团队

笔者将一二两个实验组中的学生又各分为两个小组,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分配写剧本,拍摄,演员,后勤助理,视频加工等不同的工作,给予他们不同的安排,有目的地分组分工完成微视频的拍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有事可做。

(2)因材施教,确保拍摄效果

小组分工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任务,对他们进行分批指导。如将拍摄组的同学集中起来,指导他们能正确使用手机拍摄功能并注意拍摄时的环境,人物的数量,画面的清晰程度等因素。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指导后,如有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再对其进行二次指导。

(三)多时效播放,确保使用效果

开展“每日5分钟微课堂”的活动,为确保微课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可以安排每天的大课间,午餐后或某个课间十分钟,将身边的文明细节微视频滚动播放,达到让学生们耳濡目染,牢记于心的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拍摄或准备好微视频资料,同学们也可以事先将身边的事情进行演绎,制作成微视频,在班会课的展示环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播出的质量和话题的严肃性,同样也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达到讨论分析的目的。

(四)多主体评价,衡量教育效果

学生的微视频拍好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作品评价表》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各小组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寻找改进方向。以两周为一次考察周期,通过《班级行为习惯评价表》进行小组评价,班干部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了解微视频达到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在家行为表现反馈表》的形式,每月一次,调查学生在家表现的前后变化,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此对自己的微视频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四、效果与反思

笔者所在的班级运用微视频进行班级管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效。研究调查后显示,行为习惯总体优秀者9人(占23.7%),一般者20人(占52.6%),较差者9人(占23.7%)。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德育的根本路径,微视频在吻合德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启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传递班级正能量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避免大而化之的运用,对一些特殊儿童和特别有个性的学生来说,看似适合全员推广的内容,也许并不适合他们。因此,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还需结合其他的德育手段,如面谈和分级激励机制,这也是我们今后在微视频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部分。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发现问题,再进行拍摄,拍摄的内容或主题往往是碎片化的,不成系列。在日后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确立一条主线,根据相关主题,拍摄或收集一系列的相关微视频,丰富资源。

五、意义与影响

微视频创作,能够通过各种感性体验,激发学生高尚理念、调动学生实现完美的人格,其强烈的人格教育功能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并对其受众群体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响。

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和展示身边的青春正能量,传播格调健康的青春文化,全程性指导学生创作微视频的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与探讨,能让教师更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综上所述,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模仿能力,学习并拍摄微视频并非难事,笔者根据本班的成功经验认为,如能将其推广,微视频在今后的小学高段班级管理工作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联盟对未来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趋势展望》吴秉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

猜你喜欢
微视频班级管理小学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