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9-09-10 09:43李燕红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全省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取得非常大的成效。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部分领域仍存在不足与短板,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2017年我省民族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44.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40.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61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9.89、15.09和10.74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2017年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比上年增长2.17个百分点,达到42.95%。除了国内生产总值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以上其他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2017年民族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40元,比上年增长9.30%。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88元,比上年增长11.90%,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和3.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见表2)。

(三)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

2017年民族地区教育普及工作卓有成效,每万人中小学生(含职高)在校人数达到1354人,比2015年提高4.23%,接近每万人1355人的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民族地区的小学学生在校人数每万人达到了774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4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差,赶超难度大

2017年民族地区常住人口846.6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2.34%,但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05.78亿,仅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3.92%;民族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消费员零售总额的6.55%,民族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总量上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六成;2017年整个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2.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67个百分点。

(二)就业机会不足,人口流出较为明显

民族地区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山多田少,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相对缺乏,人口流出比例偏高,历年人口净流出比例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民族地区户籍人口937.13万人,常住人口只有846.65万人,人口净流出90.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0.69%。人口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大量外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地的消费与需求,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增长乏力

2017年民族地区GDP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5.83:32.74:51.43,而全省GDP的构成为10.67:40.89:48.44。与全省相比,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比过高,工业基础还是相对脆弱,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受季度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结构上的头重脚轻,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智力扶贫促发展。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摘除贫困的帽子,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教育扶贫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加大教育经费的倾斜,动员社会力量智力扶贫重点支教,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不放松基础教育,继续做好职业教育,扩大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

(二)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吸引产业资本实业扶贫,以实现就业促富裕。民族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其所处的偏僻地理位置和脆弱的工农业基础,一方面限制了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农经济面临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困境,无法满足广大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位制度,大力支持和吸引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进行产业投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以生产促进民族地区的就业与发展。

(三)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扶贫要扶志,在外力帮扶基础上还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扶贫鼓励制度。对扶贫资金要提高利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度,树立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避免形成“等、靠、要”思想。鼓勵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李燕红(1984.09.10),女,汉族,北京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全省
比亚迪集团扶贫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