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研究

2019-09-10 07:22谭博超
青年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谭博超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主席向社会阐述了家庭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这么多的“第一”不觉引起笔者的高度注意,本文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寻求中国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分析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足,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溺爱、责罚

一、问题的缘起

2018年9月10日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出席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此次的教育大会着重提到了家庭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教育印记。当代家庭教育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愈多的问题和传承的缺失。

二、国内外具代表性家庭教育观分析

(一)国外具代表性主流家庭教育观分析。自古希腊、雅典文明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崇尚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卢梭的《爱弥儿》中可以找到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子,典型的顺应达尔文的进化论,接受大自然对孩子的考验和淘汰,按大自然的法则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向来注重子女独立、自由意识的培养。[2]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古以来,特别是自中国隋、唐以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深。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大量吸收西方文明,但仍然从本国国情出发,重视家庭教育。贾会晓研究发现,日本的家庭教育既有注重规范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抗挫折能力等优点。[3]

(二)国内具代表性主流家庭教育观分析。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在计划生育实施后,导致独生子女的增多,同时当代女性劳动者在社会劳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存在生儿却无法育儿的现象。随着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包办过度,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习惯,缺乏自立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奉承养儿防老的观念,导致孩子在父母长辈的簇拥爱戴下长大,希望长大后能孝敬年迈的自己,殊不知严是爱,娇是害。以前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随着父母工作压力的增大和对子女教育的松懈,如今成为了:养不教,师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逐渐主动将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他人,殊不知?父不父,母不母,则子不子。

三、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家庭教育观分析

1979年以前我国学者很少涉及家庭教育这一领域,改革开放后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时间尚短,但我国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不可谓不丰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曾国藩家书、岳母刺字、颜氏家训等众人皆知。

当代家庭教育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愈多的问题和传承的缺失。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无序性、自发性、经验性等特点,导致了以下这些典型例子:虎妈狼爸式教育、传统棍棒式教育、隔代溺爱式教育等等。

(一)溺愛式家庭教育分析。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把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搞在了一起,认为我给孩子最好的衣食住行就是尽职尽责了,如果还不行就无限的满足他。这种现状主要体现在这样的两种家庭:一、在家庭条件富裕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放任不管和以物质代替亲情的现象,第一种情况是父母以工作、事业为中心,导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第二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成了家长的炫耀物品,这种情况在并不富裕的家庭中也时有出现,如:在基础需求方面父母包办,在生活物质条件方面出现攀比现象,社会的风气影响了孩子的兴趣与天性,各种兴趣班、培训课程、家教等数不胜数,各种作业接踵而至。孩子成了父母的泥偶,父母捏造的一切。二、在农村贫困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出现隔代教育,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关怀,在成年后对父母、家庭概念不强烈。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因为父母亲没有认识到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所造成的。

(二)棍棒式家庭教育分析。在我们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无意中破坏了什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是不是学生主观的或者刻意的。如果是因为无意,其结果招致老师的一顿臭骂、责罚或者讥讽,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灵创伤呀!有可能就因为一件事,改变他的一生。在我国家庭中就存在许多这样的教育,就好像说棍棒底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且不说效果如何,但它必然给孩子带来身体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让我们分析一下责罚在教育中的角色,我们的教育是带有目的性这是肯定的,责罚有时候起到只是促进和矫正的作用,说明它只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这样的逻辑是我们所认为的。但是在一种方法或者手段使用超过一定的量之后,就势必会带来质的改变。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单一、一味的责罚,学生就会理解我没完成学习任务和没完成好学习任务都会招来责罚,将教育当成是因,原本是为了促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当成是果,这种本末倒置的过程是否还能算得上教育?

四、建议

(一)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在社会面前,父母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在家庭中,父母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所以为人父母就如同为人师表,在生活中引导、教育孩子,培育真善美的下一代。

(二)爱要把握量与度。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4]但是就如同培养幼苗一样,阳光太多,幼苗会枯萎,反之也会影响成长,雨水太多,幼苗会腐烂,反之会干枯。所以培养幼苗应该找到合适的度,就像育人一样,家庭的爱就像是阳光和雨露,也应该有个合适的度。所以他还倡导: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娇纵的爱、专横的爱、贩卖式的爱,而应当是明智的爱、睿智的爱。

(三)责罚在心不在身。父母要认识到责罚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不轻用、不滥用责罚教育。分辨孩子导致不良行为后果的原因时,要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对结果的分析不武断,应做到黑白明、是非分。以博爱之心对待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启发孩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当代兵团,2018(18):6-7+18.

[2]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0.

[3]贾会晓.谈日本的家庭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04):77-78.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1.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