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教集团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10 07:22张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校企共建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武汉生命健康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武汉光谷生物城,打造了武汉市药物增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大健康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校企合作平台,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专创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共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028-02

一、集团概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对集团化办学面临的形式及保障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2]。在此基础上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光谷生物城有关产业园区、武汉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英纳氏药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为牵头单位,联合湖北省相关高等职业学院、中职学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组成了武汉生命健康技术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校际联合、校企合作以及学校与行业协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促进武汉市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服务武汉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二、区域优势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光谷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六大领域,目前,光谷生物城已聚集各类生物企业2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国内外上市企业50多家,年均复合增长率30%,已吸引6万人就业;引进4位诺奖得主、21位国内外院士,485个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团队;注册外资企业达80余家,引进外资4亿美元,与36个国家的协会、科技园区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光谷生物城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位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第三位,其中人才竞争力位列第一。

其中包括中国医药集团湖北分公司、人福医药集团、武汉远大制药有限公司、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众多光谷生物城知名企业与职教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三、校企共建平台

(一)创新平台

武汉市药物增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英纳氏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研发型工程中心。中心旨在建立一套产业化平台用于增溶新材料、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针对水难溶化合物的非离子型增溶新材料和药物新剂型的产业化开发。工程中心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0余名,1000余平方米的专门实验室,仪器设备值达到600万元。承担省市各级各类课题30项,拥有专利20项,3个产品实现产业化。

(二)实训基地平台

校企共建大健康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分别以武汉市仟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等集团成员企业为依托,分别打造营养与健康设计实训基地、医药营销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医药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现代质量安全检测实训基地等大健康产业实训基地。其中营养与健康设计实训基地能够满足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专业学生实训需要,能开展人体一昼夜热量需要和食物营养素需要测定、人体健康状况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食品各营养素营养价值计算与评价、营养食谱的制订与分析评价、各类人群的营养评价和测定、设计营养配餐及最佳膳食构成、不同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分析、膳食计算评价与营养指导、营养标签制作与营养成分标示方法、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和社区营养监测评定等实训项目教学。具备食品及功能性保健食品的成分分析及评价能力,具备对各类人群营养配餐设计能力,具备膳食营养与科学指导能力,具备对各类人群营养与健康咨询管理能力等。

(三)校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由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统计并整理集团成员相关信息,并完成与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系统的对接。由理事长单位牵头筹建,武汉生命健康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网站收集、整理发布各企业、院校相关信息。

2018年11月,由理事长单位牵头,联合光谷生物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创新基地有限公司,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组织举办了“才聚光谷·光谷生物城进高校”招聘会活动。现场汇聚了光谷生物城2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近400个招聘岗位。

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职教集团以武汉市药物增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试点,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高职科研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探索工作。具体做法是在大学新生的专业教育中就开始介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要求和预期效果,每年组织两次集中宣讲活动。经过动员宣传、自愿报名、资格审查、企业面试、师徒对接等程序双向选择,分年度考核使学生对应地转变身份,相继成为准学徒、兼职学徒和全学徒,分批次进入工程中心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或学校课题研究,教学做一体,产学研合一。大一学生可以以准学徒的身份进入实验室,课余从事一些简易的辅助工作;大二学生转为兼职学徒,课余、周末或集中实训期间跟随导师学习基本知识,训练单项技能;大三学生定岗实习期间变成全职学徒,学习专项知识,训练综合技能。

实践证明,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不仅必要可行,而且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五、深入推进专创融合

通过多年的积累,工程中心探索出了一条与企业项目对接、学生参与科研、教师融入其中的现代学徒制高职科研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随着人才培养新模式效果的显现,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如何兼容,如何鼓励教师投入到工程中心的科研中,在“双创”背景下如何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都是工程中心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Z].教职成[2015]4号,2015.

【作者简介】

张毅(1984~)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学历:硕士,主要从事药品生产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校企共建
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校企共建《动态网站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校企共建职业教师培养基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