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2019-09-10 07:22张瑞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3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引导兴趣

张瑞贞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那么,如何引导初中生阅读名著呢?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名著阅读即为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接触人类思想高端,享受艺术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学习处世经验,激发创造思维、培养进取精神,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学  名著阅读  兴趣  引导  交流  探究

近年来,名著阅读走进中考,成为中考必考内容。我们平时说,考试是指挥棒,上面考什么大家就教什么。但对于名著阅读这一块来说,很多教师除了在备考复习时做一些指导和训练外,平时很少做专门的教学指导。每年中考,学生名著阅读部分的考试得分整体偏低,今年清远市中考名著阅读部分的平均分约为4.5分。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薄弱的,语文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一、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以下四方面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第一,让学生懂得读名著的好处。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读名著可以说受益匪浅。我采用名人读书的经历来教育学生。在教学冰心的《忆读书》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讲述了冰心读名著的经历。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欣赏“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的《红楼梦》。冰心奶奶回忆自己从4岁起直至80多岁,长达80年之久的读书经历,从而得出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借这一课,我教育学生,读书可以终生受益。 第二,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想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先要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在经过必要的准备后,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五分钟"精选文段欣赏"。每堂语文课前,轮流着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文段,自己先给名著经典文段做点评,然后其他同学也参与到点评中。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不管结果怎样,让学生乐于参与。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轻轻松松就可以读到很多名著,越读越有味。这样,我为学生阅读名著创设了一个台阶,营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阅读氛围,学生从不知不觉中就读出了乐趣,读出了成就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越来越爱读书了。第三,让学生读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对阅读产生了兴趣。经过较长时间的阅读之后,有部分喜欢语文、精力充沛的学生往往不满足教师指定的作品,往往提前阅读或者让老师推荐其他名著。因为他们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尝到了激烈地争论的甜头,而这类现象的出现,可以在班内或校内逐步形成爱好读书的良好风气。第四,运用媒体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在“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中,历史上评价曹操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易老师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同学们各执一詞,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评价。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电视热播的四大名著电视剧,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借媒体热点,诱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把握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深读名著

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引导是关键。教师应依据课标,教材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读名著,努力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水平。

首先,利用课文,见微知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名著节选的精彩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列入中考的名著阅读一共有十几部.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安排学生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家里贫困,许多学生买不起书来读,学生无书可读,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我想了一个办法,在班里征集,家里有这十几部书中的任何一部都可以带回学校来,好不容易凑齐所有的书,让学生交换轮流来看.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阅读快乐,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摘抄等。活动期间,教师要做一些指导的工作,如指导学生摘抄的方法。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名著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主要情节,可以是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再次,组织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往往围绕中考考点进行。重要情节详细讲,精选一些文段做练习。我把它归纳为“一部一读一练”。也就是每读一部名著要有一篇读书笔记和一些精选文段练习。我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分析、思想内容简析、写作特点等等,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因此,我经常举办名著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便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本身就是思想的碰撞和融合。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通过交流,学生对名著主题的理解更深刻。    三、借鉴名著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我们学习名著,我们可以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构思、环境的描写、写作特点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我们的写作实践。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如人物形象塑造,《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性格突出又不雷同的英雄形象,比如林冲性格:前期是委屈求全,又比较窝囊,但是经过几个挫折后,变得勇猛果敢,做事坦坦荡荡,又文武双全,成熟稳重,又重义气。鲁智深性格:此人好打抱不平,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而且粗中有细, 是个直爽的热心人。武松的性格:直爽暴躁,好打抱不平,胆大心细,作战勇敢,好结识天下好汉,又乐于助人,但是谋略不够。三人的境遇不同,语言不同,手法也不同,人物形象自然分明。又如语言的表达,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会有所提高。我们在前面有提过读名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文段。这些都是有利于语言的积累与应用。更何况,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文. 另外,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适时地举办阅读名著的征文比赛,无疑将有力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通过写读书心得,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对名著的认识将得以深化,思想将得以升华,写作的水平也必将得到提高!同时,将所思所悟所感诉诸于语言文字中,促进了读写结合,无形中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我相信经过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名著定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伴随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精神大餐,并不断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提高中考名著阅读中的分值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引导兴趣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