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历史人物 落实家国情怀

2019-09-10 21:43李小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6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历史人物

李小红

摘 要:面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呼声日益高涨与课堂教学改革浪潮的扑面而来,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开始重新审视和不断反思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立志要把历史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那么历史课堂教学将怎样践行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上出历史本来的味道?本文从虎门销烟扬国威拳拳之心塑忠魂、没有临阵怕死的兵只有浴血战死的魂、同仇敌忾赴国难齐心共铸中华魂、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等方面,浅谈依托历史人物,落实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人物;家国情况;虎门销烟

李大钊说:“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而不是死的。”历史缺少具体生动的事实,缺少故事情节,学生何谈有感而发?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打破了以往的教学常规,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取舍,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明线,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暗线,通过人物活化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以微观构建宏观和帮助学生把握当时的时代特征,引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共情,直指“课魂”。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最终确定了“以人物之德,塑造课堂之魂”的基调。

一、虎门销烟扬国威拳拳之心塑忠魂

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这个名字不会随着销烟而散去,它将永垂青史。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贩交出鸦片,总计110多万千克,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但却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二、没有临阵怕死的兵只有浴血战死的魂

鲜血掩盖不住他的名字,虽近古稀之年,但壮心不已,为国杀敌,用血肉之躯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不可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六日,英国侵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陆军万余人,全力进攻吴淞要塞。六十七岁的老将陈化成出帐挥旗发炮,与侵略军对击。在两江总督牛鉴主张议和的情况下,仍然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心和决心。陈化成带领亲兵数十人,坚定守卫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他驰骋督战,炮兵缺处,则亲点火药,连开数十门。还坚持指挥抬枪队、鸟枪队,向登岸侵略军射击。登陆英军大队拥至,陈化成身上7处受伤,最终英勇牺牲。同时牺牲的,有提标中营守备韦印福等官兵八十余人。

三、同仇敌忾赴国难齐心共铸中华魂

正是司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四、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创设历史人物情景,让学生和历史人物之间对话,建立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引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共情,从而产生了家国一体、乡土观念、民族自强、精忠报国、责任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至善”、“大仁”、“厚德”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即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随即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立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大家打开情感的闸门,让激情一泻千里,滔滔不绝。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踏踏实实地践行核心素养,落实家国情怀,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国情怀能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将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不管身处何时何地,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会在心灵深处那个最柔软的角落,油然而生的那种情感,这就是家国情怀。“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一如既往地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融合时代精神,重扬我们的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深厚的精神和情感力量。

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历史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像林则徐一样,胸怀大志: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4年4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南纲要》.

[2]教育部2017年7月《历课史程年标准(2017版)》.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历史人物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原创音乐剧《虎门销烟》的人物造型创作
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之我见
运用多媒体课件感知《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人物说史
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历史人物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