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与法国窃贼

2019-09-10 21:53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传教士欧洲人景德镇

《小飞机,欧洲行》

毕淑敏/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轰动欧洲的“白色金子”

1603年,在一次从亚洲返航途中,葡萄牙商船被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战舰截获,后者将葡船货物悉数掠走。荷兰人第一次见识到来自中国的珍宝——“明万历年间的瓷器”,大喜过望,将它们全部运回母国,在荷兰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这是一场轰动了欧洲的盛大买卖,买主名单中,有法王亨利四世和英王詹姆斯一世。

见识了来自遥远东方的瑰宝,欧洲人给瓷器起了个珠光宝气的新名字——“白色金子”。王公贵族趋之若鹜,在他们的引领下,人们发起对中国瓷器梦寐以求式的追索。

据不完全统计,仅18世纪,至少有6000万件中国瓷器行销欧洲。

挖空心思揭密不成

中国瓷器究竟是怎么烧制出来的?这个秘密,不仅刺激欧洲人的好奇心,更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煎熬着欧洲人被金钱缠绕的神经。他们挖空心思锲而不舍,不斷尝试揭秘。

想要成功仿造中国瓷器,欧洲人的思维和方法兵分两路。一路看到中国瓷器温润光滑、玲珑剔透,认为此物和玻璃沾亲带故。再一路,认为瓷器价格昂贵,应与炼金术有关。

沿第一条思路,陶艺师们使用玻璃技术,制造出威尼斯玻璃蓝彩陶,德国烧制出了釉陶。此后,法国、英国、意大利争相效仿,相继制造出了红陶、高温彩色釉陶以及白釉蓝彩的“类瓷器”。可惜,这些制品一旦与真正的中国瓷器比肩而立,须臾败下阵来。

沿第二条思路,欧洲炼金术士们一通紧忙活。1560年,意大利的弗拉公爵炼金实验室,开始“炼瓷”。可惜“炼瓷”以失败告终,证明此路不通。

反复的失败让欧洲人彻底整明白了,自个儿瞎摸索没有出路,只能到万里之外的中国窃取秘方。

刺探情报的传教士

此刻,一个叫做殷弘绪的人登场了,他乃地地道道的法国人,真名叫佩里·昂特雷科莱。1698年,他跟随传教士白晋在广州登陆,初到中国。殷弘绪来华后,迅速掌握了中文。后来他接受任命,到江西饶州传教。法国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目的并不完全在宗教,还肩负着搜集科技情报的任务。官派传教士身份,为殷弘绪在景德镇从事间谍活动,提供了极大方便。

殷弘绪在景德镇“深入生活”,居住了七年。此人之所以能长驻景德镇,主要与他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通过与江西巡抚郎廷极的私交,将法国葡萄酒进呈给了康熙皇帝有关系。殷弘绪能够自由进出景德镇的大小陶瓷作坊,逐渐熟悉了窑场制造瓷器的各项工序与技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及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殷弘绪两次向欧洲报告了他刺探到的瓷器制作情报。将景德镇瓷器的制造方法,系统而完整地介绍到了欧洲。

自殷弘绪告密之后,中国瓷器最核心的法宝,就这样毫无遮蔽地袒露在欧洲人面前。1712年殷弘绪写信之后,又奉上了高岭土、瓷土样本。1716年,法国《科学》杂志上,全文刊发了殷弘绪的万言信。至此,中国瓷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胎法,再无秘密可言。

猜你喜欢
传教士欧洲人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我的家乡景德镇
欧洲人复活节餐桌少了芦笋
惩罚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岌岌可危
传教士进驻以军鼓士气
上帝派来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