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京剧进课堂的思考

2019-09-10 01:28唐飞圣
学习与科普 2019年6期
关键词:京剧音乐教育

唐飞圣

摘 要: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教育部的引导下,京剧被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对此,有人表示支持,认为这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人持质疑态度,认为京剧的师资还很缺乏,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等等。本文针对这一音乐界的“热点”现象给予理性思考,分析京剧进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阐述京剧进课堂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京剧 传统民族文化 音乐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流行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京剧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对下一代年轻人来说,也越来越陌生。在新的发展时期,有识之士呼吁京剧要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使人们重新来了解京剧,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的民族特色。于是京劇在教育部的引导下渐渐走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

将京剧唱段引入音乐课中,此举一提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本文将从他们讨论的问题上作出理性的分析,阐述京剧进课堂将利大于弊。

一、京剧进课堂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京剧进课堂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有支持京剧进课堂的,也有质疑京剧进课堂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各执一辞。

(一)对京剧进课堂持质疑态度

关于京剧进课堂的质疑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围绕着这几个问题:

第一,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现在中小学音乐课在中小学教育中日益边缘化,不被重视,往往仅作为素质教育的点缀而存在。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重视这些课程的手段,是把其‘特长化’,与考试加分、升学相对应。”[5]因此,新增加的京剧课,极有可能变为新的“特长教育”,而难以做到普及。在没有这一“特长”的学生和家长看来,则可能成为新的学习负担。

第二,弘扬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何独尊京剧?通过校园教育来保护、传承的对象应该是最有本民族特点的东西。可以称为国粹的文化有很多,比京剧历史更悠久,群众基础更深厚的剧种也有很多,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种也不仅仅是京剧,还有许多地方剧种,例如:川剧、豫剧、越剧、粤剧等等。这些优秀的剧种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教育部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艺术,而独尊京剧是否会让学生们“以偏概全”忽视中国戏曲艺术的多样性。

第三,我们的音乐教师能胜任京剧的教学吗?京剧这门课,不是谁想教就能教得了,就能教得好的。京剧的演唱需要一定的基础,而且对演唱中的京腔京韵,字正腔圆,手、眼、身、法、步等等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目前,普通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大多都没学过京剧,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即使通过短期的临时培训,唱起京剧选段往往不如京剧演员甚至票友专业,也不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真正教好这门课。

(二)对京剧进课堂持支持态度

持支持态度的人认为把京剧纳入中小学课堂,将会给孩子的记忆从小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这对优秀文化的保护很有意义,对培养未来的京剧观众也将起到很大作用。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的关头向全国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归纳起来,对于京剧进课堂支持者主要持以下观点:

第一,京剧进课堂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15首曲目安排在一至九年级的音乐课中学唱,平均一学期才学习一首京剧唱段,在课时上也绰绰有余,京剧内容只是音乐课的部分内容,不会增加音乐课时,也不进行考试。因此,京剧进课堂并非新增加一门课程,完全不必担心会增加学生负担。

第二,京剧进课堂并非独尊京剧。当青少年学生连什么是京剧的概念还不清楚的时候,向学生推荐名目繁多的其他剧种会显得有些本末倒置,并且京剧的学习方法和推广机制对其他剧种同样也适用。为了不独尊京剧,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让其他地方戏进入课堂的建议。例如:“以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的方式开设戏曲课,少数民族的孩子,让他们本民族的歌舞进课堂等等[6-7]”。相信教育部下一步工作肯定会考虑得更周全,并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传统戏和现代戏并重,让学生逐步了解京剧文化。而且课程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深入可以不断进行调整。

第三,关于师资的问题。现在中小学的音乐老师有一部分是对京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的,音乐老师一般都识谱,学唱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对京剧的神韵把握不好。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专业演员的表演和京剧名段来弥补这一教学的不足,另外,对中小学音乐老师进行一些适当的培训来提高老师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十分可行的。

二、对京剧进课堂的理性思考

在世界文化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能否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的民族特色,是关乎一个民族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有无生存空间的关键。在欧美,歌剧十分普及。诗歌与歌剧都是他们的“国艺”。同样,京剧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歌剧,它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在时下流行文化,西方文化泛滥,而传统民族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的情况下,将京剧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使人们重新认识京剧显得尤为必要。

1、京剧是中国民族艺术的魂宝

“京剧源于徽剧,脱胎于汉剧,成长于清代的北京,其发展经历了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变革最大的时代”。[8]正因为这样,京剧才有了对中国文化多方位,多视角的批判和继承。此外,京剧在徽班进京以来的二百多年的岁月中,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的努力,使京剧艺术变成了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深厚实践积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瑰宝,使它成为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脉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通过对多种艺术的集成、放大和延伸,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出天上地下、海阔天空、万事万物的大千世界,尤其是通过对正面人物的塑造和表演,进行了惩恶扬善、忠孝仁义、精忠报国以及公明清廉治世、敬让、谦虚做人道理的宣传,实现了对一代代中国人的情操陶冶和灵魂塑造。

京剧艺术积淀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集中了我国民族艺术的精华,将中国文学、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美术等多种艺术荟萃于一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艺术财富,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丰富的艺术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特别是经过200多年各京剧流派艺术大师的千锤百炼和不断创新,这门艺术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宝藏。

2、青少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缺失

我国伟大的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形成的因素之一。因此,从儿童时期起就让他们熟悉和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一桩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随着通俗文化的兴起和电视传媒的发展,广大青少年喜欢上流行音乐,“但流行音乐本身的特征与品位,担负不起不断向高层次审美境界追求的音乐教育的重任。”[9]年轻的一代没有多少人会唱自己的民歌,会演唱具有自己家乡地方特色的戏曲,更不用说京剧了!民族音乐因缺乏广泛的听众而没有市场,民族艺术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伴随着洋快餐,洋动画,洋节日和流行音乐而长大的,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传统文化已是一个空白,对京剧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听民族器乐曲的人不多,会演奏民族乐器的人就更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今“孔学”热潮在各个国家兴起,世界都在关注东方的神秘文化,而我们却逐渐离传统越来越远,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非常可悲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丢弃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10]京剧这一历史悠久的散发着清香的古老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接页)

(转页)

的瑰宝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应该在我们手中失传,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与继承。

三、京剧进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京剧进课堂是普通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普及和启蒙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民族艺术的欣赏者和继承人,不要求青少年唱得都像行家,只要懂了、了解了、就达到目的了。

(一)京剧进课堂只是普通音乐教育的一部分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艺术的教育而不是非艺术的教育;其次,它是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京剧作为其一部分教学内容,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既不能脱离艺术审美,又不能天天唱念做打那么专业。

京剧进课堂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学到多高的水平,达到专业水准,而是在于一种普及和启蒙,让他们熟悉京剧、了解京剧、学会欣赏京剧,并通过京剧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由此发展,培养他们的其他兴趣,例如对国画的兴趣,对京胡,笛子等民族乐器的兴趣。

(二)京剧进课堂要注意方法

課堂中京剧艺术的普及应拒绝灌输性的的知识性教育,包括硬性的说教,反复跟唱等,这只能导致青少年的反感甚至厌恶。“使学生热爱艺术,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奠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是艺术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在教授京剧时,可以按一门文化课来进行授课,而不要上成表演课,在课堂上京剧教师可以更多的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故事背景,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也更容易让青少年学生接受。

(三)京剧进课堂是要培养民族艺术的欣赏者和未来的继承人

中国戏剧的未来,并不在于我们能创作多少新作,也不在于我们身处的时代能够为后人留下多少精品,而在于我们还剩下多少传统,以及这点仅存的这点传统,能够得到多大程度上的继承。“京剧进课堂”主要是培养民族艺术的欣赏者和对台下观众的培育,而不是对台上人才的培养。如今对一些剧种的保护,更多注重的是台上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台下的观众,只有观众群扩大了,表演者才能有服务对象,才有市场,才有生命力。传统戏剧艺术才能重返青春,实现真正的繁荣。

结语:

在音乐课中加入京剧的内容,体现了教育部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重视,说明国家已把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国家现代化软实力的提高;越是现代化就越要记住传统。我们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以及京剧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传统究竟还剩下什么,以及这些传统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继承。在伟大民族的崛起之路上,传统文化的复兴才是崛起之路上最本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2]傅谨:《京剧学前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1

[3]邱月:《试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天地》2005年第3期

[4]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刘玉婷:《京剧进课堂众说纷纭》,《小演奏家》2008年第5期

[6]于宁 、彭宽:《京剧进课堂:进什么?怎么进?》,《中国艺术报》2008年3月11日

[7]参见 何燕 编辑:《时评:不必对京剧进课堂“捧喝”》 http://www.zj.xinhuanet.com/tail/jjjkt/jjjkt.htm

[8]任玉岭:《弘扬京剧艺术 发展民族文化》,《领导干部论坛》2005年第21期

[9] 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64页

[10]参见 肖晓玛:《关于“京剧进课堂”的几点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年第06期

猜你喜欢
京剧音乐教育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京剧掀开新篇章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