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研究

2019-09-10 04:05黄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黄艳

【摘 要】安顺地方文化种类众多,特点鲜明,是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地方民俗教育的优势资源。对安顺地方文化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有助于完善课程结构,深化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075-02

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地方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地方文化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理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安顺地处贵州省中西部,除汉族外,还有布依族、苗族、回族、侗族、彝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加之历史上安顺地区位于边陲,交通不便,信息封閉,受外界影响较小,使得本地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保存完整,发展稳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其中地戏、蜡染、刺绣等地方文化的优秀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名扬全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安顺地方文化,为本地校本化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安顺地方文化简介

安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地方文化众多,其中地戏、蜡染、刺绣最具代表性。地戏是屯堡区域的民间戏曲形式,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蜡染是安顺地区苗族和布依族擅长的民间工艺,其艺术特点独树一帜,享誉世界,素有“东方第一染”的美誉。刺绣是安顺地区少数民族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艺术形式,民族特点鲜明,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称。

二、依托安顺地方文化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的意义

安顺地方文化原生态保持完好,民族性、地域性和艺术性特点鲜明,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优势资源。依托安顺地方文化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一是可以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载体和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养成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二是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升华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三是有利于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于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文化自信有重大意义。

三、目前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很多人认为学习地方文化与考试成绩无关,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考试科目的学习。此外,由于身处本地,地方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师生习以为常,认为没有学习价值,不必要设置专门的课程。

(二)教师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教师自身对安顺地区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授课内容不成体系,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虽然一些学校采取了聘请地方文化专家或者民间艺人到校讲座的办法来解决教师水平不够的问题,但校外人士普遍没有相应的教育学知识储备,能讲不能教,甚至能做不能讲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尚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教师只能在教学中沿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地方文化的自身特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堂氛围枯燥,体现不出地方文化的感染力,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四、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要进行整体规划

校本化课程开发有很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结合安顺地方文化特点和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一是要在规划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他们的年级层次、认知水平,课程开发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学校要从课时安排、教材编撰、师资配备、活动设计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全盘谋划,真正理顺和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为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保障。三是安顺地方文化种类丰富,在校本化课程开发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并善于借助校外教育力量,通过优化整合,构建起综合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效果。

(二)要注重课程开发的开放性

以安顺地方文化的代表地戏、蜡染和刺绣为例,其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操作和体验,因此,要注重课程开发的开放性。

首先是空间的开放,要让安顺地方文化的教学空间拓展到校外,发挥出安顺人文景点多、传统民俗活动多的优势,多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便身临其境的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其次是方法的开放,安顺地方文化内容丰富,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不同文化类型教学的需要。因此,要将地方文化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特别是注重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以及语文、历史等人文类学科相融合,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要将地方文化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同时也为传承和宣传安顺地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要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的开发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要把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的情感体验、精神态度和成长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从知识答卷、作品创作、活动参与等多个角度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也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准确依据和方向指引。

安顺地方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不仅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还是学生个性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因此,要深入发掘安顺地方文化的人文底蕴和教育内涵,就需要不断探索前行,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安顺发展,为建设“多彩贵州”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永忠.深入推进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