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2019-09-10 04:05邓君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邓君胜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和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历史的学习是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关注国家命运,关心世界发展,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解决问题。本文以唯物史观为主题,探究其领导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081-02

新课程标准改革进一步明确地指出了高中历史教学定位,针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也有了较为细致的教学目标规定[1]。新课程标准改革使历史课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时序性和系统性也更强。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历史课程内容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为核心,用唯物史观领导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体现党和国家对高中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目标[2]。与此同时,唯物史观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所涉及的内容也是深刻而具有意义。全文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线索,结合作者在长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唯物史观下的具体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敬陈管见。

一、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唯物史观

(一)唯物史观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唯物史观,也可以称作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相对的是唯心史观。在高中历史的考察中,偏重于对“人”和“社会”的考察,唯物史观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唯物史观的观念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此外,二者是紧密联系的,都是新课改强调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唯物史观引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对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也有诸多意义。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就能够了解到题目更加深刻的含义,不会只停留于表面现象,也就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事件本身的规律,透过事件本身的现象,去探究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必然要求。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课堂质量,就必须要充分学习并运用唯物史观。

二、唯物史观下的高中历史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唯物史观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内容的讲授时,要注重探索多樣化教学,对具体问题要针对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历史教学与学习的灵活性都是非常高的,切忌盲目生搬硬套去分析历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初始,先为学生详细、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的具体含义,首先学生应该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生产关系一定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是从社会形态中演变出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唯物史观的意义,这也是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二)用唯物史观贯穿习题讲评的始终,让学生日常熟悉唯物史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在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考查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革有很大的关系,试题命题从过去单纯的知识立意已经开始向能力、素养立意过渡了[3],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今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用唯物史观引领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培养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对考查学生唯物史观类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日常强调唯物史观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利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下面这道海南的单科选择题,就是对唯物史观的考查。

[例](2016海南单科19题)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通过题目分析可以了解到,这道选择题主要是对唯物史观中:“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考察,由题目还可以了解到,人民对正确的社会意识是更容易接受的,材料中的政治口号深切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是促成广大民众自发宣传政治口号的动力之一。

教师在日常的习题讲解分析中,着重应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唯物史观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学习,然后在日常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唯物史观开展的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教学中日渐构成和完善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今天仍然保持着它美丽的姿态,而现在的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守护好这朵瑰丽的奇葩。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史为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广耀.以教学重构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5).

[2]潘治艳.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以《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实践为例[J].名师在线,2018(15).

[3]郝绪兵.追寻具有“历史味”的课堂——基于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7(7).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