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景状物习作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10:11贾昭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观察体验方法

贾昭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关键词】观察;方法;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94-0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仅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这四个景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意境深幽的画面。怎样将美的景,美的物,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传达情感的体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点去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安静、热闹、和谐”是作者对校园描写的核心。怎样才能凸显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呢?如《花钟》一课,通过反复对比,就会发现吹起小喇叭的是牵牛花,欣然怒放的是万寿菊,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选好角度,定点、定线、定面观察[1]。在《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始终聚焦大榕树,细致观察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以及位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鸟的种类繁多,活泼可爱,形象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移步换景,流线型记录。来到一处景点时,首先应纵观全景,对整体景象有个大概的印象,之后在一步步观赏景色时,眼前的景物不断地变换。如《颐和园》一课,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先后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处景点,展现依山傍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

二、做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在讲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两次实写,一处虚写,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

光点。”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来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鼓励后,来到他家的高兴激动的心情。第二次在叶老先生与作者亲切交谈之后,“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这时作者的内心更多的是对叶老先生高尚人格和仔细认真的赞美。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景与人融为一体,一个亲切随和、学识渊博、胸怀宽广的叶老跃然纸上。

三、巧用写作方法,不拘一格

(一)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若能运用到动静结合的方法,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在《燕子》一课中,给學生展现了一只动态的飞行高手和静态的五线谱,形象生动展现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火烧云》一课中,作者抓住火烧云的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梨黄”等,突出它变化之快的特点,从而展现火烧云的静态美。动态美的镜头切换到火烧云变幻莫测的形状上,从马到大狗、小狗,再到狮子,千奇百怪,姿态不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作“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习作,动静结合得到了熟练的应用。

(二)展开联想

三下《荷花》一课重点指导“联想”。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清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花的风姿和神韵。梦醒时分,原来他们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模仿叶圣陶的写作手法,运用想象,描绘自己笔下的植物。

(三)修辞手法

在《秋天的雨》一课中,大段的排比嵌套比喻、拟人的片段,是学生练习仿写的好模板,教师可引导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甚至拓展怎么去描写夏天的风、冬天的雪?

此外,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来写,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若词汇积累量不达标,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积累好词佳句,丰富文学底蕴。

【参考文献】

[1]王崧舟.作文教学三问[J].小学教学设计,2018(11).

猜你喜欢
观察体验方法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