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习作

2019-09-10 10:11庞景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指导

庞景琳

【摘 要】“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遵循课标的基础上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抓住农村作文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找到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指导;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98-01

一、写真景,表真情

农村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乡土风俗,这是城市学生所看不到的,教师应利用好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习作。如在写《家乡的秋天》这篇作文时,有位学生在文中写道“秋天的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子,微风吹送着阵阵谷香。”这段内容明显是抄袭的,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观察田野里有什么,田野里到处是猕猴桃林。那么怎样写呢?教师告诉学生此时看到的是从远处写,先从整体去写,后从感觉去写(猕猴桃甜香味等);然后又带学生到园子里,进行近观,了解猕猴桃树的叶、茎、果实(形状、颜色、味道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即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点,在写之前让学生先说,每个人都发言,把能想到的全都说出来。在这一先看后说再写的思路指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进步。因此,要让学生说实话,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感受,才是最优秀的文章。

二、对学生习作要做到有序训练

教师如何有序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求他什么都会写,而要教会他们能熟练用一种方法写景或写人,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个学期要学生习作什么,掌握什么,要心中有计划,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自己摸不着头脑,导致学生习作训练没有成效。在每年秋季开学后,教师就让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信息,一方面从自然环境中找秋天(从天气、植物、动物、田里的庄稼、果实等);另一方面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诗词,名段,名篇等进行背诵。有了这些信息,教师先让学生仿写,分话题去写,如写“叶”,可从叶的色、动、静等去写,从而使学生知道,在要写的东西很多时,要抓住重点、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写详细。最后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去充实自己的习作,这一练习直到十一月底,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写秋天的作文就达到熟练了,甚至有的学生比教师想象的进步还快,有时在文中还会有对人生的感悟。

在习作教学中要活而有序。“作文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较强,需要教师在训练时有顺序、有计划地进行,如果杂乱无章,无主题、无目的,结果只会事倍功半”。而‘活’,就是在学生熟知的范围内,采用灵活的方法、鲜活的材料、活泼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去体会真情、真感、真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表达完整,然后再学会运用修辞等手段使自己的习作更精彩。针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习作设计问题,教师应设计好每期的训练内容,做好准备,积累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做到活而有序,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从而共同进步。

三、构建一种有用的习作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枯燥,教师出力甚多,学生收效甚微,为了使学生乐于写作,心中有内容可写,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能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内容去训练,如校院里有一棵冠如巨伞的琵琶果樹,冬季开花,带领他们到树下写花,从色、型、味和感觉等写,先说后写,写好后在小组里展示,人人读评,最后推荐一篇在全班展示,经过这两轮的评与展,学生不仅学会了评,还在评中学到了不少别人的优秀写法,经过这一番训练,提升了学生写文章的能力和兴趣,也提高了全班的写作水平。

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写日记,把每天有趣的事写下来,第二天上课前5分钟进行组内展示、评论,文不分长短,真实就好,使学生互相分享,感受到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为命题作文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素材,渐渐地学生便不再怕写作文。

总之,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习作,就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把学生的习作困惑淡化,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对习作有一种轻松感,从而才有写的欲望。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指导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