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 10:11陆文洁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陆文洁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越来越频繁,效果也很显著。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更高效地进行教学,学生将借助思维导图更扎实地收获新知。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的类型及其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230-02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2009)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直观呈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使大脑的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简洁明了、辨识度高、操作方便。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这种容易上手的课堂操作很是喜欢,有时还能加上个性化的设计,使思维导图更加美观、清晰易懂。因此,思维导图的运用有着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实用性。

一、适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思维导图类型

学者经研究,总结出了8种思维导图的类型,分别是Circle Map圆圈图、Bubble Map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双气泡图、Tree Map树状图、Brace Map弧形图、Flow Map流程图、Multi-flow Map复流程图、Bridge Map桥接图。这些导图美观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彻底激发,更加促进教学效率的

提升。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类型是Bubble Map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双气泡图、Tree Map树状图、Brace Map弧形图、Flow Map流程图。这些导图将重心内容和支点内容层层级级地罗列出来,以便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为后期的再次回顾文本作铺垫。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不存在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在什么情形下用什么方法教最好,以及用什么方法和什么方法互相配合着使用。思维导图亦然,没有最好的类型,只有更适合教材的类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型课堂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材料是以一整篇内容呈现的,它的阅读量很大,所以很有必要将大量的内容浓缩成重点展现,这是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其次阅读材料如果板块清晰,也很适合将内容以更加明朗的体现形式展现给学生,这也是思维导图的实用性。它贯穿于整个阅读课型中,并在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搭建支架,呈现新知

将一张思维导图比拟成一副支架是再合适不过了,最基础最扎实的架体不带一丝多余的装饰,却能将物体牢牢地固定住。在阅读教学的呈现新知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将材料中部分主要内容整理在思维导图中,剥离了很多多余信息,明朗了课程内容。

以译林版6 Bunit 2 Good Habits为例,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是Wang Bing和Liu Tao的习惯。那么开始绘制思维导图时就以Habit为中心点,辐射出两条线路,分别是Wang Bing和Liu Tao。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Wang Bing的习惯区分到两个方面,好习惯和坏习惯,再分别顺着这两条线继续梳理课文内容,列出两种习惯分别有哪些实例。至此,文章的左半部分已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清晰,学生能通过思维导图迅速准确了解Wang Bing的习惯。这就是思维导图作为支架把新知识搭建起来的过程,简单易操作且清晰高效。

(二)加固支架,完善文本

完整的一节阅读课,如果说前半段支架是教师扶着搭,那么后半段支架必须是由学生自己加固才是更高效的教学操作,既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巩固这一课新学的知识和框架结构,又给孩子提升发挥自我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继续以Good Habits这一课为例,学生在教师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了解过Wang Bing的习惯后,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另一半思维导图——Liu Tao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图是模板,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它,也可以选择另外一些导图的类型进行创作。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的思维导图设计完成得更顺利更有效。

(三)倚靠支架,回顾整体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等等,还能给学生一个全面了解课文的抓手。对第一次了解课文的学生来说,一张清晰易懂的思维导图省略了文本材料中多余的内容,保留了最中心最重要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一目了然清晰课文的机会。

在阅读后环节,如果之前设计的思维导图不能再被拿出来继续使用,那就大大浪费了这份思维心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支架进行课文复述,整体性回顾文本材料。在Good Habits这一课,Wang Bing和Liu Tao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被罗列出来,学生可以直接根据导图中的词汇进行复述,整体呈现与课文相符的内容框架,高效地回顾这一堂课的重难点,达成了清晰了解阅读板块的教学目标。

(四)善用支架,提升兴趣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已经广泛使用,不仅仅因为它的实用性、有效性,还因为它的趣味性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因素。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导图的色彩、图画、线条、关键词,能给学生以动感、美感,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把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維和记忆。它与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在表现形式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阅读环节,常规的复述课文由于文本的篇幅长难度大而吓退很多学生,不仅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减少了口语表达的练习机会。但是思维导图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困境,它简洁明了的特点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对复述课文的兴趣,也提高了文章复述的正确性,更优化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传统的小组活动以口语练习为主,而思维导图的创编除了需要学生交流内容,还需要进行结构的讨论、绘制和润色,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找到学习规律,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再组合。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吉桂凤.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李政涛.教育常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胡澄宜,黄小燕.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英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