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内涵发展路径探析

2019-09-10 10:11张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队伍建设

张萍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命题,结合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发展的合理规划,通过优化战略,清晰路径,转变方式,深化学习,更迭策略,多元研究等方法,促进教师“自主认识、自主提升、自主发展”,提升教师儿童观的认识,结合课程建设,唤醒发展需求,唤醒职业自信。

【关键词】主动发展;队伍建设;自主发展;唤醒需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234-02

教师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命题,随着新时代教师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培养方向转向教师内涵建设,通过“突破、转换”策略,促进教师“自主认识、自主提升、自主发展”,提升教师儿童观的认识,结合课程建设,唤醒发展需求,唤醒职业自信。

一、优化培养战略,让路径从模糊走向清晰

(一)培养第一式

传道授业(理论学习、师德教育)。学习师德文件,重视依法治校,增强法律意识,相关法律法规。师德承诺、师德宣传、师德朗诵,带领教师走进张太雷的故居,感受革命先烈献身革命的光辉历程,学习张太雷先生宝贵的思想精髓。组织教师前往古都南京,探访陈鹤琴先生故居,追随“活教育”思想的步伐,锤炼师德。

(二)培养第二式

共度修为(平等沟通、价值认同)。注重双向有效沟通,尊重教师,尊重团队,管理上“一网(行政总负责)三片(目前三个园区)六格(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科研发展、队伍建设、后勤管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定期分享,共度修为。实施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团队拓展、我是朗读者、学前教育宣传月、工会慰问、传统节日等),实现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认同。

(三)培养第三式

飞升上神(项目实施、激发内驱)。成立6个主动发展项目团队——教师个人工作室,(美术、户外环境、自主游戏、舞蹈等青年教师工作室),通过骨干教师领衔,教师组团研究,形成用项目解决幼儿园发展中问题的良好机制,将要你做项目变成我要做项目。

二、转换培训方式,让学习从表面走向深化

(一)从参观环境,到参与教研

多次参与区域内外其他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刘海粟七园联动活动、新桥幼儿园教研联动活动、昆山市北珊湾幼儿园、江阴实验幼儿园、北海市机关幼儿园联动活动,让参观学习更深入。

(二)从聆听讲座,到跟岗学习

本年度两位副园长前往广州梅林一村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学习幼儿园生活化环境呈现和园务管理,三位教学助理前往新北区幼儿园跟岗学习;组织中层教师前往南京鹤琴幼儿园跟岗学习,实现了从碎片式经验到系统性知识的积累。

(三)从常规观摩,到深入对话

改变以往观摩活动看完就完的习惯,主动在培训中与专家对话,深入了解内涵,通过对话引发思考,让观摩活动成为“内部再次生长”的源头。

三、更迭研修路径,让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一)深入赋权,自主式发展——你说了算,你去做

我们支持教师创意创新,只要有科学合理的理由,可以大胆地实践,你的地盘你做主,你说了算,你去做。教师队伍年轻,愿意接受新思想、敢于做出新尝试。在班级做生成性课程时,我们同意老师打破作息时间,尊重孩子的活动需要,将作息时间块面化;在班级环境创建时,我们同意老师根据本班幼儿意愿,结合个人审美,大胆想、放心做,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学习环境。

(二)介入引领,站点式研究——你需要的专家,我来请

基于教师真实需求,迫切需要外界帮助解决困惑问题,聘请专家入园进行引领,激发教师内在主动的探究欲和反思力,大家缺什么,我们就来补什么。按照确定站点园区——确定研修内容——选取研修素材——构建研修框架——开展现场研修——后续回访跟进的操作流程,进行对点实地操作,针对性提升。

(三)卷入互助,联动式研讨——我们有相同也有不同

异质推动:各园区的基础、生源师源、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园区间和集团园际间以异质卷入来发挥互助力量。本年度在“师徒结对有效指导”“教学行为”

“儿童表达”“班级环境”四大板块内容,以困惑和问题作为研修切入点,园区间开展深入对话。

同质共振:各园区教学管理、研修内容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大家聚焦共性问题,在抱团取暖中分享经验、产生共鸣。本年度围绕“成长册创新载体”“游戏化环境”“作息时间改革”“户外游戏指导”“让儿童学习看得见”等板块内容,在集体智慧和共性内容情境的驱动下,互相启发借鉴,将各自的研修推向深入。

(四)代入反思,回溯式研习——无关乎对错,只关乎思考

三大环节:老师通过同一事件中 将“过去的我”“当下的我”“今后的我”进行交会,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重塑教育观。如在观摩其他老师的活动,进行“代入”,对自己行为做出预估,解决“如果现在教师是我,我会怎么做”的问题后,对自己过去进行追溯,以前的我是怎样的,让自己和过去和他人形成对比,研讨反思后对未来的自己进行重塑,提升反思的深度和效果。

四大途径:①行为引发(观摩他人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②环境引发(外出参观幼儿园、园内班级常规调研)。③场景引发(教研活动聚焦话题:区域材料、教师指导)。④文本引发(读书活动:共读经典)。

四、从术至道,重组专业发展内容

(一)儿童观

改变以往重视“技能”,偏向“技术”的方向,通过“关注观察儿童——解读理解儿童——信任支持儿童”的方式帮助教师重塑“回归儿童、回归生活”的具有儿童观,研究的重心从“术——教育方法”转向“道——教育信念”,以理念引領行动。

(二)教师观

在教师素质的培养上,我们按照胸怀、眼光、思路、素养、技能的排序方法重塑教师观,让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慢步伐、少限制、细倾听、善捕捉”。

胸怀大爱,就能笑对一切;眼光长远,就能分清轻重;思路清晰,就能沉着应对;素养全面,就能举一反三;技能精进,就能精益求精。

(三)课程观

围绕“课程是什么?”“课程在哪里?”开展自下而上、上下交会的研讨,确立“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为路径的课程观,要求教师“思想在儿童之前,行动在儿童之后”,提升课程预设和实施能力。

五、从挫败到胜任,唤醒教师专业自信

(一)微课程探索:每班一学期从1个微课程到2个生成性课程

要求教师走进孩子,生成性课程来源于幼儿,按照调查了解、提出问题、寻求方案、具体实施、汇总反思这几个步骤,生发成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微课程。一次偶然地掉牙事件引发的讨论;下午点心吃馒头追问引起的兴趣;小班孩子喜欢吃糖的天性都成为了我们开展生成课程的来源,让老师们觉得“生成性课程”不再遥不可及。

(二)工作室探索:特长工作室、游戏工作室、环境工作室

鼓励年轻教师主动以“工作室”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给予研究经费支持,给予研究导师引路(目前是各园区的园长),制定考核方案,自主加推动,增强年轻教师责任意识,唤醒专业自信。

(三)教科研探索:省级课题、市级备案课题、区级课题、班级专题

随着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课题的立项成功,让全体教师的课题研究热情高涨,趁热打铁,进行了新一轮市级备案课题的申报,目前3园区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运行良好,推动了园所教科研的整体发展。另外,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班级小专题研究,通过小专题研究积累研究经验,生发课题资源。

六、从理念到行为,落地核心发展策略

环境图说:收集环境照片,对环境创设的初衷和观念进行思考,再通过分类诊断修正理念并调整环境创设。

教学重构:要求教师将上课教案进行二度删减、调整、优化,形成考虑儿童的真实需求和实际发展水平的“学案”。

作品解析:引导教师观察儿童作品,反思自身不合理的教育行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表达。让老师相信我们是有能力的“儿童研究者”,发现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有创见的表达者。

教师观察:通过“事件白描”的方式,对幼儿学习进行观察,对随机事件进行抽丝剥茧,正确评价儿童,科学分析并给予支持。

最后,让教师卷入园所共同发展,共享未来。以全体教师共建为推手,共同制定园所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同时引领园所课程方案,在整体发展目标上形成关联和呼应。课程到底怎么实施?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是教师的课程。全体教师共建方案,让课程更接地气,达成共识:课程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开始于对儿童的倾听,课程展开于给儿童的问题,课程丰富于对儿童的支持。让游戏精神充盈课程,落实特色课程建设路径,孩子和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共同体。让教师做幼儿幸福成长的陪伴者,做自我专业发展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园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傅蓉萍,沈穎洁.旨在儿童观重塑的区域研修新样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队伍建设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试析地方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策略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信息时代下职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探微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