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实践

2019-09-10 07:22陈琳娣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机器人

陈琳娣

[摘要]电信运营商内部审计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以新兴技术为核心、以场景应用为方向,打造智慧审计的核心知识能力,实现了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及人力的优化。

[关键词]内部审计    机器人    流程自动化

计工作中存在着大量重复枯燥的工作,需要

一种可以自主操作现有系统的工具或软件,将员工解放出来,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审计质量、培养敏锐洞察力等更高级别的工作上。2018年,浙江移动内审部进行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应用背景

(一)应用背景

审计工作中有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比对工作,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大量重复操作,耗时耗力,影响审计效率。研究发现,人们在业务操作时,每100个机会中通常有10%-30%的误差率。在管理良好的工作场所,即使是最佳性能,每100个机会的错误率也会达到5-10个。该研究得出结论,即使经验丰富且能干的人完成这项工作,也会有较高的失败率。

机器人流程自動化工具(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RPA)是指通过用户界面层技术,执行基于一定规则的可重复任务(通常由人类执行)的应用程序。RPA即机器、流程、自动化。RPA是以机器人作为虚拟劳动力,依据预先设定的程序,与现有用户系统进行交互并完成预期的任务。从目前的技术实践来看,现有的RPA适用于高重复性、逻辑确定并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的流程。

更通俗地说,RPA就是借助一些能够自动执行的脚本(这些脚本可能是某些工具生成的,这些工具也可能有着非常友好的用户化图形界面)完成一系列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但凡具备一定脚本生成、编辑、执行能力的工具,在此处都可以称之为“机器人”。

RPA最简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录制操作者的鼠标和键盘动作步骤,形成操作脚本(用户也可以不用录制的方式,完全手工编写脚本)。这里的脚本是可以修改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脚本的参数,如鼠标点击的位置、键盘输入值,再次运行脚本时,就会重新执行录制过程中的动作,如果脚本的参数有修改,则会执行对应的调整后的动作。这些特点正是RPA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主要原因。RPA应用特点见图1。

(二)应用场景

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以电信运营商为例,RPA技术在内审工作中可以应用的场景包括以下方面:

1.涉及外部数据的校验工作。终端串码、供应商信息等涉及公司外部数据的查询与校验工作可以通过RPA来实现。

2.非格式化数据的获取。公文、合同等非格式化数据,可利用RPA在相关系统中提取,并进行初步的归类分析。

3.公司内部非集中存储数据的对比分析。网络、工程等数据未集中存储的信息系统,可以利用RPA从前台自动导出数据,并基于既定的规则进行对比分析。

4.辅助项目质量管理。基于既定的规则,对项目文档进行初步的质量稽核工作。

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审计实践

经过大量摸索和训练,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浙江移动物联网业务风险审计项目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选择正确的流程

并非所有流程都适合自动化。RPA的良好候选者是经常执行的过程,要求用户重复执行类似的任务,并且具有高质量数据的结构化数据输入。与任何流程自动化一样,存在自动化不良流程的危险。最终目标应该是将RPA作为工具来改进流程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经过评估,在本次审计项目中,RPA主要被应用于合同的下载以及企业资质的核查。这两个流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重复且类似的动作任务以及明确的结构化数据,比较适合机器人自动化流程的实施。

(二)准备全面的数据

机器人要执行自动化流程的前提是具备必需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意义,在于为机器人指定执行的范围,明确操作的具体对象。因此,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前提。

在本次项目中,被用于机器人执行的数据对象是项目组经过调研及数据分析后,整理出应用于核查的政企用户清单,具体步骤见图2。

(三)训练及校正模型

在完成数据准备工作后,进入实施的关键阶段——模型的训练及校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RPA工具,配置账号密码等执行系统的基础信息,设置机器人自动登录CRM系统,并关联到合同信息界面;

第二步,通过脚本的预定义,设置机器人自动获取事先维护好的企业基础信息表;

第三步,对于需要调整的界面差异、定期跳转等问题,设定适当的规则进行调整,以确保程序执行的连贯性;

第四步,根据审查无误的数据,运行脚本,由机器人自动导入对应的合同文本等数据,并将处理好的数据放到指定的文件夹;

第五步,运行上述过程,并观察是否能正常执行,如有问题则进行校正,在过程中需要根据运行情况反复观察及校正。

(四)实施机器人自动化流程

流程设置完成后即可开始运行,只需点击执行按钮,机器人就会让定义好的工作轻松完成。机器人完整的自动化流程见图3。

三、成效及展望

(一)成效

通过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具,实现了本次物联网业务风险项目中大量原始合同的高效下载和初步辨析,取得以下成效:

1.工作效率高、执行速度快。RPA工具可以7×24小时无间断工作,且无冗余执行动作,工作高效。运行2天时间,成功识别集团1600个,下载合同1000多份。如通过人工操作,平均每天识别集团80个,则需2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利用RPA技术将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2.零误差、工作执行准确。以机器替代人工进行集团名称的输入、查询、文件保存归档操作,可以将操作误差降低为零,获取结果未出现任何操作错误。

3.识别异常集团。通过RPA工具,可以准确识别并记录集团清单中没有在CRM系统中进行物联网合同上传的异常集团,共识别出异常集团300多个。

4.命名归档格式统一。在工具执行过程中,合同附件下载后,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命名和记录存档,规范的命名和归档便于后续对文件和记录进行批量操作。

(二)展望

2018年,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81%的商业领袖支持在工作场所使用机器人技术,而2017年这一比例为72%;67%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RPA战略,高于2017年的49%;95%已实施RPA的企业表示,该技术提高了生产力。由此可见,机器人技术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人自动化流程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审计工作的不断提效。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310020,电子邮箱:13605756667@139.com)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机器人
你好,机器人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