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型在移民扶持基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顾鲁娜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

顾鲁娜

[摘要]本文将PDCA理论引入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内部审计工作,并在具体实践中将该项工作划分为四个循环点,使内部审计从注重真实合规性向注重风险绩效管理转变,有效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多方位作用。

[关键词] PDCA    水库移民    内部审计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该模型主要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

日本企业家富田和成根据运行需求,将PDCA循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进行了适当修正,将模型调整为计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调整(Adjust)四个阶段。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是国家为统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和其他在建扶持项目后续资金投入问题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管好用好该项资金,事关移民的切身利益,事关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

当前区级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管理一般归入同级民政部门工作职能,并优先安排其他部门未安排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逐步解决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发展问题,促进移民增效、增收,改善移民村普遍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问题。

受该理论启发,笔者将其引入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内部审计工作,并在具体实践中将该工作划分为四个循环点,分别为(P)计划制订→(D)过程执行→(C)结论复核→(A)整改落实(如图1所示)。

一、P(Plan):計划制订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完整、精细的实施计划,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根据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资金性质、管理体制、专项特点等因素,应制订一个6维度审计实施计划:

维度1:确定目标。通过对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进行客观评价,揭示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供较充分的依据。

维度2:规划路径。以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主线,以制度化为标尺、以项目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对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进行审计监督。

维度3:划分内容。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内审项目内容主要包含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广度上重点关注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资金分配、专款专用及社会效益等情况;深度上将时间限定在特定会计年度,将规模限定在区县级管理层面。

维度4:科学抽样。通过前期对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进行梳理排查,审计组根据工程总量、项目类型、监管单位等多个因素,并结合审计目标进行科学抽样,确定延伸审计样本。

维度5:人员优化。一方面,审计组成员应秉承优势互补、聚力协作的初衷,根据各成员专业特长,分别就审计文书撰写、工程款项审查、问卷访谈调查等因素优化人员分工,明晰责任;另一方面,审计组成员需第一时间认真钻研审计实施方案,并拓展学习水库移民、工程建设等相关政策、制度文件,确保准确把握政策目标和内容,熟练掌握审核方法和要求。

维度6:技术配置。以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账目审计为基础,充分运用查阅、询问、汇总、分析、比对等传统审计手段,结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二、D(Do):过程执行阶段

计划终觉浅,绝知要躬行。执行阶段就是将前期制订的实施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内部审计过程执行阶段,要以四个关注为依托,标准化、科学化、有序化地开展项目并进行相关问题排查。

(一)关注制度建设情况

通过关注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项目管理及财务报账相关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可排查是否存在制度建设不完整、不实用以及制度不落实等情形。

(二)关注项目管理情况

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和水库移民信息平台为基础,摸清审计年度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工程投资及建设进度等情况,可排查审查项目申报是否公开有序、项目确定是否充分科学、资金争取是否重叠交叉、后续跟踪是否及时规范、完工验收是否程序到位等问题。

(三)关注资金管理情况

1.资金分配、拨付环节。一方面,从审查台账、会议纪要入手,排查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环节是否经集体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审查会计账务资料,排查关注资金拨付是否合规,并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2.资金专款专用情况。通过运用信息化比对手段,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有机融合并进行科学抽样,排查拨付资金落实不及时、项目管理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关联度交易、项目资金列支不规范、招投标及竣工决算程序有缺陷等问题。

(四)关注社会效益情况

根据申报资料中所预期的项目完工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实地走访、询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客观评价各移民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C(Check):结论复核阶段

结论复核阶段就是将执行阶段所收集的各种信息归类梳理、去伪存真,并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实事求是作出审计判断的过程。

根据谨慎性原则,为提升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在出具审计意见前,应实行双向、双头、双重三个层面复核制度。

(一)双向比对模式

将执行阶段发现的不同类别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图2所示),对于发现的制度执行问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管理平台进一步比对汇总;对于发现的项目落实问题,可根据台账资料和下级执行部门反馈情况进一步排查梳理;对于发现的资金管理问题,可根据原始凭证和银行数据进一步细化分析;对于发现的社会效益问题,可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和问卷访谈进一步核实整理。

(二)双头联动模式

一方面,对于审计发现的利益关联度、费用虚列、专款他用等问题,在佐证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联动纪检部门,通过多种具备威慑力的手段,深入排查是否存在以权谋私、套取资金、外存资金等问题。

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可借力紀检部门“利剑”优势,在过程执行阶段通过列席会议、谈话函询、信访督办、民主测评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提供前置线索,针对表象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借助专业优势对关键点进行深度挖掘,做到精准发现、精准判断。

(三)双重复核模式

对执行阶段记录的每张底稿都实行审计人员和审计组长双岗复核,分别就描述准确度、依据合理性做出双重判断,减少人为误差;对检查过程现场取证及谈话督查程序,实行双员参与,明晰职责,细化分工,提高取证的客观公正性;对敏感事项、争议事项的最终判断及检查报告的形成,应通过集体审议模式议决,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A(Act):整改落实阶段

落实整改阶段就是在审计意见下达之后的限定时间内,对审计对象整改落实工作进行追踪评价的过程。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查找问题、整改问题,还可延伸至“堵塞漏洞、自我免疫”,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一方面,应建立审计对象责任人制度,对每条需要整改的事项,分别确定一名责任人,并签订“军令状”,亲自把脉整改进展、措施落实、成效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和项目责任主体对照问题认真自查,举一反三,避免同一问题重复发生,促进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梳理,把握共性,突出典型。召开区域性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对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进行反馈,对审计对象有效的整改措施进行推广,扩大审计影响和辐射范围,实现审计成果的常态化、研究型管理。

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审计人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将内部审计从单纯查错纠弊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转变,从注重真实合规性向注重风险绩效管理转变,从单一审计检查模式向多部门联动模式转变,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多方位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贺志东.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孙秀兰,施东明,盛江,芦絮飞,黄晶,徐婧.PDCA循环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8(9)[日]富田和成.高效PDCA工作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