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亟待新突破

2019-09-10 12:27牛沐萱
农经 2019年4期
关键词:温室设施农产品

牛沐萱

随着设施农业任农业生产领域所占比重的逐渐加大,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挑战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全国各地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900万亩,预计2017年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5%,2021年将达到6200万亩。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己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也正因设施农业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智能化是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的方向。智能化程度越高,设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从初级自动化控制向高级智能化转变,从非标准化设施向标准化产品过渡,控制系统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是设施农业发展趋势,突出体现在现代化温室。

目前,发达国家设施农业己具备了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等特点,形成了设施制造、环境调节、生产资材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能根据动植物生长的最适生态条件在现代化设施内进行四季恒定的环境自动控制,使得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上市。

现代化温室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设施农业智能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温室可以自动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灌溉、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每平方米温室一季可产番茄30至50千克或黄瓜40千克,或产月季花180枝左右,相当于露地栽培产量的10倍以上。

当前,现代化温室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因此其发展趋向重点是研究节能措施,如室内采用保温帘、双层玻璃、多层覆盖和利用太阳能等技术措施。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开始把温室建在适于喜温作物生长的温暖地区,以减少能源消耗。

以色列则研究开发电脑自动调温、调湿、调气、调光的温室,用于鸡、鱼等家禽和水产动物的养殖。荷兰设施农业智能化重点是畜牧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标准化,奶牛饲

养、挤奶、牛奶的罐装、冷藏及圈养时的喂料、喂水、清圈等过程自动控制;美国的畜禽饲养计算机化也已经相当普遍,正向畜禽生产管理自动化发展,例如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着分娩、死亡、生长、出售、食物比例和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它可以分析、预测猪的销售、交配、产仔母猪所需饲料、猪种退化以及最佳良种替代等。

我国设施农业的不足

在看到国外设施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我国设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生产基地相对分散,生产规模小;设施蔬菜品种多而乱、生产表现和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等,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抵御风险能力仍然不强。部分温室建设时间较早,加上温室生产的特殊潮湿环境,存在温室墙体滑落、屋面下降、骨架材料破损等问题,影响温室的采光和保温性能,大多数温室只用于春季洋葱育苗,生产效益较低。部分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自然条件差,虽然新建温室属于砖墙结构,但保温蓄热能力尚不能满足冬季蔬菜的生长需求。尤其是深冬季节连续阴雪天和出现极端低温时,作物出现冷害甚至冻害,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加之病虫害等多种灾害发生频次增加,不可控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抵御各类灾害风险的能力依然很低。

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现有的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园区大多数只停留在规模连片上,标准不高,科技推广应用停留在低层次,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性措施没有完全融入示范点的建设,部分农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农产品品质不高,没有品牌,效益低下。

三是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接受领悟能力弱。现代设施农业的关键在于技术。部分温室种植户对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还在摸索掌握技术阶段,如何标准化整枝打杈、病虫害防治,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关键技术掌握不够,管理粗放,精耕细作不够。二是缺少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是粮棉型,从事设施蔬菜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加之温室种植分散,经常出现“无暇顾及、力不从心”的现象。产业技术需要与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是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跟不上精细化管理要求。近年来,由于劳务输出较多,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温室经营

我国设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生产基地相对分散,生产规模小;设施蔬菜品种多而乱、生产表现和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等。

者多为40至60岁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不能做到精细管理,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肥料施用等关键生产环节管理较为随意,重栽轻管,增产潜力挖掘不够。

五是建设成本逐年增加,新建温室难以落实到户。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逐年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各级政府补贴资金仅能用于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筹资困难,依賴心理较强。加之土地调换困难,连片新建温室难以落实到户,严重影响设施产业的持续发展。

六是市场竞争能力弱。全国新特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还处于空白状态,农产品流通主要依靠城乡集贸市场或流动商贩,没有形成大市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流动性较大,缺少监管。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社水平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在带动产业发展、抵御市场风险等领域作用发挥不明显,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还不能实现有效对接。

七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滞后。虽然建立了一批以营销为纽带的菜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现有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由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相对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多数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外埠市场开拓不足。

有的放矢应对挑战

虽然我国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鉴于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而我国人均耕地

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的40%,所以,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较为有效的技术工程。针对我国设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业内专家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科学布局,提升发展水平。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论证规划重点和区域布局,坚持“政府规划建园、农户业主入园、集中整合资源、统一配套设施”的原则;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级推进、规模发展”的要求;划分“示范區、核心区、优势区”三大层次布局,突出规模化、高新化、现代化,达到布局科学,提升发展水平。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企业专业化生产。一是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争取项目资金,整合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行政府补助、部门扶持、农户自筹相结合的筹资形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二是完善奖补政策,按园区的建设规模、档次,并区分新、改、扩建分类、分档补贴。坚持把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同特色产业和劳务输转等结合起来,整合扶贫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配套实施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健全创新服务,发挥技术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优化设施农业的结构性能,改善设施农业整体保温蓄热性能,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强设施农业配套实用技术的集成和推广,一是引进和推广适宜设施农业栽培的专用品种,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瓜菜立体套种等模式;二是全力推广和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起垄栽培技术等高效种植技术;三是实施建设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采后处理等提质增效技术;四是争取科技厅项目,实施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提升温室智能化水平。

四是树立大品牌,着力释放产品新活力。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灵魂。要面向市场,用战略眼光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按照“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针对现有商标注册多乱杂、包装不统一等问题,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四个统一”的要求,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和整顿,主推一个品牌,形成统一标准,积极借鉴全国各省市的做法,实现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积极鼓励和指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创建市级知名、省级著名和国家驰名商标,充分借助广告营销、展会营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着重打响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展示特色农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抢占大市场,着力拓展销售新渠道。市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灵魂。要更加注重完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创新农村集贸市场运作模式,促进效益发挥。要大力发展“贮藏加工+冷链物流”营销模式,支持新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大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惠民肉菜店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外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经营网点与农网平台连接,减少中间环节,拉长销售半径,提高附加值,实现单一渠道销售向多元组合转变,全力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温室设施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农产品争奇斗艳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