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店“听风者”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李克农开城电报

《板门店谈判纪实》

赵勇田 牛旻\著

重庆出版社

没有硝烟的激战

在朝鲜开城的中朝谈判代表团驻地,在谈判舞台的幕后,活跃着一批从事机要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也被称为“听风者”。

开城代表团机要处设立在松岳山麓一块小高地上的一座两层小洋楼上。开城代表团机要处成立后,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保证对中央、志司(志愿军司令部简称)、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密码通报;一方面为朝鲜停战后设立的多个观察小组和口岸办事处准备派出机要人员和指导使用密码。

代表团来往电报有两个特点:一是多,二是急。每日谈判的情况,当晚要上报北京和平壤;第二天的谈判对策,中朝双方的主要发言稿要于头天晚上报到北京审查。在北京,周总理为了等代表团的电报,常常夜不能眠,而负责译电的人员则因要守候周总理回电,便都和衣而卧。谈判开始时,译电员只有孟宪鲁一人,随着谈判工作的规模扩大,就与股长杨文祥、处长岳良3人一起开工,有时3人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不能合眼。

为迎接停战谈判胜利以后更加繁重的任务,机要处成员根据代表团的工作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适合于谈判、提高译电时效的工作方法。即:电报发完后把下次发报前的工作准备好;电报送来后,先通知电台呼叫;长的电报分成几段,几个人用几套密码,齐头并发;通讯员、司机守在门口,译一部分,即送电台拍发一部分;电台一部发报机发不完,就开两部发报机同时发。译一份电报就是一次战斗,就是没有硝烟的战斗。

2人同行制

开城里时常会有各军的文工团“出没”。这是为了配合代表团的对外工作,也是为了发挥文工团员文化水平高的优势,为谈判工作出一份力。

各军的文工团是轮流来开城值班的,一来就是一两个月,代表团组织舞会时,文工团的乐队去伴奏,舞蹈队去伴舞。机要处的年轻人中,有不少是舞迷。

1952年10月1日,代表团举行庆祝国庆舞会。有个年轻同志不爱跳舞,看了几眼觉得乏味,就一个人散着步回宿舍了。当他经过一号驻地附近,正好遇上了李克农。机要工作规定,译电人员要实行2人同行制,单独外出是机要处的大忌。李克农见状,上来就是一番盘问,问清他是机要处的人以后,当时就是狠狠地一顿批评,并责令他马上向杨文祥检讨,然后叫通讯员陪这个犯错的同志回机要处。

第二天早饭刚过,李克农的电话就找到了杨文祥,将这个尚不知情的负责人训得灰头土脸,一头雾水。杨文祥放下电话,那个犯错误的同志才鼓起勇气,来到他面前承认错误。

最后下车的乘客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正式停战了。交换战俘工作不久也宣告结束,军事分界线明确划定了。渐渐地,机要处的来往电報减少了,但机要处还不能立即归国,他们是援朝列车里最后下车的乘客。

工作人员杨复沛回忆说:

工作少了,人员相对显得多了。少数同志调回北京和志司,大部分留下。可工作越来越少,在积极组织大家学习时事政治的情况下,时间仍很充裕。

为了防止松散情绪,不浪费时间,我和股长们商量,组织大家学一两门初中文化课。

李克农患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嗽哮喘。1953年底,停战以后的各项工作已安排就绪,余下的就是监督执行。中央指示李克农返回北京工作。他走之前召集各处长碰了头,李克农讲了几句话,就告别了。在这次会上,我把机要工作情况做了简短汇报,着重讲了大家的学习情绪。克农同志在中间插话说:“机要处的风气好,生气勃勃,你们要继续发扬。”

1954年底,代表团撤销。回国时我和许多同志都很留恋这里的生活。我心想,代表团再晚撤销一年,我就把代数学完了,那多好。

猜你喜欢
李克农开城电报
汤姆的电报
电报
传“电报”
开城工业园
中共“特工王”与夫人的一世情缘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