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个性课堂”的三维因子

2019-09-10 21:35刘薇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8期
关键词:儒雅主体意识个性

刘薇

文章摘要:本文针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定位以及如何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打造个性课堂的问题尝试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塑造教师的形象”“彰显个性文本的典范效应”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主体意识;个性;儒雅;典范效应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涵,也决定了语文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课堂。当然,要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除了以个性化的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去服务学生,去解析、延展个性化的文本,这三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那么,怎样来打造语文课堂三维个性因子呢?

一、尊重个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轻盈灵动的生命气场。

首先,把握学生个性差异,呵护学生的“特殊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命体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必须理解、尊重和呵护,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获得最佳发展。

其次,研究学生个性需求,点击学生的“兴奋点”。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要让学生热爱语文,作为服务者的教师,要依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去研究学生的不同需求,投其所好,学生有了被认同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重视学生个性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点”。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文课堂教学和活动结合起来,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其通过学习、交往、活动,形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

最后,放飞学生个性心灵,激发学生的“辨论点”。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这對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塑造个性教师的儒雅形象,点燃开拓创新的生命激情。

1、深度阅读,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才能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发展其个性特点。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但,这些离不开阅读,阅读是生命的化妆,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生活本身,阅读不能使我们变得伟大,但可以使我们崇高。君不见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师,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卡耐基还是陶行知等,无一不是饱览诗书、满腹经纶之士,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们一代宗师的地位。

2、反思总结,塑造教学风格。

有理想的语文教师总会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学习借鉴他人的东西,其中包括专家理论指导、名家范例模式和同事经验技巧等,如很多青年教师喜欢将名家教学模式、经验技巧机械地搬上自己的课堂,却不愿意去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可想而知,一个没有思想缺少理性的语文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左支右绌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殊的过程,如果顺着别人脚印走,踩出来的是坑而不是路!

3、沉静入境,驾驭课堂情感。

怎样驾驭课堂情感?一是善于调节自己心态,抛开自身的烦恼忧愁,满腔热情、认真细致地上课,始终保持稳重、积极的教学情绪。二是善于以情激情,能用饱满的激情或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蕴涵的情感因素来激活、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三是要善于以笑激情,能以生动风趣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自信的神态、庄重大方的举止,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以融洽师生的情感。四是善于通过非语言行为来引发学生,能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目的,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课堂共同创造者的欢乐,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

三、彰显个性文本的典范效应,开启探究质疑的生命华章。

第一,抓住文本特质用情感解读文本,用童子般的热情导入文本;用诗人般的激情朗读文本;用赤子般的真情解析文本。让学生和文本拥抱,与大师对话,跟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精神境界,体验生命快乐。教师在用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的同时,也应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个体情咸的表达,换言之,文本在提供典范作用的同时,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重新解构的平台,这是契合新课改的教学思想的。

第二,理析个性文本,无惧权威,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究质疑。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应当要尊重并鼓励学生的自由理解、发散理解、多元理解乃至于变向理解或逆向思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同时,对于名篇,也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不能模式化、面具化地人云亦云,否决,我们的语文面目将是何等呆板可憎。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有个性的课堂,是学生吸纳新知、展现自我的福地,是教师传道解惑、倾心服务的舞台,是文本引导示范、引人思辩的领域。学生、文本和教师这三维个性和谐共存的课堂,就是人文飞扬、质疑创新的个性课堂,也必是激情四溢、引人入胜的语文教学主战场。

参考文献:

1《论语感》作者王尚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作者雷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儒雅主体意识个性
语言表达重“个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