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

2019-09-10 01:26吴国庆
青年生活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大别山表现红色文化

吴国庆

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史发展的特定背景下产生,但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的。它以传统文化的风土人情为底蕴,经过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血泪洗礼,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历史区域中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表现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伴随着大别山的革命历史而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基本定义应涵盖其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文化底蕴等几方面的内容,它是一种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以传统文化的风土人情为底蕴,经过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血泪洗礼,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历史区域中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这种文化见证了马克主义先进理论与大别山具体的历史、环境相融合的全过程。

大别山红色文化本质上属于政治文化意识范畴,它是在历史发展的特定背景下产生,但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大别山红色文化主要包含大别山革命遗址、大别山革命制度和大别山精神三方面的内容。

一、大别山革命遗址

大别山,作为革命老区,承载了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全面诞生,见证了无数热血青年的抗争史,其文化資源丰富,教育意义深远,因而国家也十分重视对其文化历史的弘扬建设了许多特色鲜明的革命遗址。例如黄麻起义和鄂豫院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院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有董必武纪念馆、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等等;一种是烈士陵园、墓地、就义地,如麻城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英山烈士陵园、大荒坡农民暴动十八烈士墓、陈独秀墓、三百烈士英勇就义地等等;还有一种是名人故居、旧居,如许世友将军故里、郑位三故居、高敬号故居等等。这些革命遗址以他们的真实存在向世人展示了大别山的革命传统,为我们书写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使来参观的游客可以感受到心灵的洗涤。

二、大别山革命制度

一定时期的政权建设都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在大别山根据地的革命年代,面对革命时期的艰苦条件,我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及时担起领导责任,既积极领导军队有效部署革命战略,同时,也高瞻远瞩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制度建设。

面对有些同志对革命局势的悲观态度,根据地及时地传达了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并组织在军队中开展以“诉苦、三查、三整和三大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整顿。通过整顿,使军队内的部分领导干部在党委扩大会上做了发言,深刻反省自身的问题所在,勇于承认错误,坚定贯彻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使全军的斗志大增,军民联系更加紧密,为夺取最后的胜利扫清了障碍。

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大别山根据地对土地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由于初期经验不足,出现了一系列“左倾”思想的干扰,使土改工作陷入了两难。关键时候,邓小平同志及时地进行了工作检查,并根据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制定了土改实施的基本细则,对富农的土地采取没收所有剩余的政策,维护了广大贫农的土地权益,深受他们的拥护。此外,为了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各级党委组织颁布了《生产奖励条例》,鼓励农户进行生产竞赛,成立专门的农具生产合作社,全力发展农业生产。

三、大别山革命精神

大别山革命精神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的奋斗目标,而组织军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品格,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革命精神。

1.不畏强敌,勇担先锋的革命品质

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做了许多战略部署,先后在豫鄂皖地区组织发动了三次重要起义——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安起义,通过三次起义的实战经历,取得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这三大重要战略阵地,当时参战的军队便形成了后来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后又经中共中央商讨决定,将这三大区的二十几个县进行整编,实行中央统一管理,并对参战的三支军队也实行整编,统一编入红一军,经过中央委员会的决策,于1930年6月正式建立了豫鄂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为当时革命的重要后方基地,为后期的解放战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大别山军民面对强敌,始终不屈不挠,坚持镇守在战争的最前沿,上下团结一心,坚决服从党的领导,骁勇善战,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记录了大别山军民不畏强敌,“勇”字至上,争当革命先锋的伟大革命品质。

2.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革命行动

大别山地处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横亘于江淮之间,拥南北之要冲,承东西之枢纽。万里长江沿大别山边流过,从安庆到武汉约余里。大别山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的原因还因为其周围拥有武汉、九江、安庆、合肥、信阳、南京等一批大中城市。如果拥有大别山,既可西控武汉,又可虎视南京,又可南断长江。因此,大别山在当时的中原深受国民党垂涎,曾多次组织兵力对大别山进行“围剿”,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使得大别山人民生活困难。然而,这样的强压,并未吓到他们。面对敌人的虎视眈眈,环境的极度恶劣,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带领军民共同作战,鼓励他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用农具作武器,以树根为粮食,积极进行简单的农作物种植,以他们的毅力向敌人表明作战的决心,最终带领着大别山人民闯出了一条血路,完成了艰难岁月的磨砺。

3.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革命信仰

大别山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务实态度,以国家大义、人民福祉为己任的全局观念。为其发展赢取了坚实的后备支持。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始终坚信革命会最终取得胜利。尽管曾一度陷入革命的低潮期,一度遭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但这并不能阻挠广大先辈的战斗热情,他们凭借着“不消灭敌人,不是英雄好汉”的战斗激情,依然服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党忠诚,为我们血洗出一条条康庄大道,用血的代价为我们诠释了信念的力量,这正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张元婕.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D].武汉理工大学,2013.

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红色大别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

猜你喜欢
大别山表现红色文化
走进红色大别山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