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

2019-09-10 04:13肖思宇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议程民意

肖思宇

摘要:网络舆论是网民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就一些特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议题进行对话而形成的,具有极强的民意整合功能。网络舆论通过政治输入系统进入政策过程,成为政策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桥梁,是提高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网络舆论 公共政策

网络舆论是公众以互联网为载体对各种新闻事件、社會现象或公共事务等所表达的观点及意见的总和,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公共领域内的民意与共识。网络舆论的蓬勃兴盛使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决策成为可能,进而对我国政府的公共决策工作产生全方位、深刻影响。

一、网络舆论能有效整合民意

互联网由于其互为主体性、开放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去时间性等特质,达到了公共领域形成所需的必要条件,是公民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各种信息、观点、争论能够在此平台上自由传播,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域。各方观点经过滤和综合,集束成的网络舆论由此具有极强的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

首先,对信息的整合。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多媒体、去中心化和超文本等特性,为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和平台。其次,对网络集体意志的整合。互联网技术使网络公共领域超越了传统的时空界域,“在场”不再是公民参与互动的必要条件,因此能达成两个层面的集体意志整合。再次,对民意结构的整合。互联网极大限度地降低了信息传播和表达成本,导致民意结构深层次的变化,民意传播的主体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民意表达的主体结构由精英主导变为大众分享。传统媒体早前由于资源垄断优势,在媒体议程设置上占绝对先导权。然而互联网崛起,公民得以在一个平等、开放、自由的平台上交流,其高参与度与活跃度,网络舆论逐渐构成民意主流。传统媒体的民意表达是单维度的,难以形成对话和互动,并且受影响范围限制。网络参与的互动性实现了从单维到多维互动的变革,使互联网具有了“公共论坛”和“街角”、“公园”的性质。网络舆论使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最终逐步改变话语权结构和权力格局。

二、网络舆论改变议程设置模式

网络舆论加快了特定问题的传播,促使公众对焦点问题的讨论升温,从而凝聚公众注意力,形成公共性的话题。这就构成了传播学上的所谓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从而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议程设置通常涵盖三个方面,即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受众也可以把握机会”,通过网络和其他方法建立个人议程,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发布源头。这就打破了精英集团左右决策议程的局面,消弭了公民与决策主体以及精英群体之间信息占有量的巨大鸿沟。公民借助网络进行表达、交流、争论,从而设计出让决策者关注的行动方案以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互联网改变了受众在议程设置中一味被动的位置。

我国的议程模式为政策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因为我国传统媒体的功能主要是对政府政策进行宣传和舆论引导。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众媒体的角色经历了从“党的喉舌”到“信息传播”到“为民代言”到“参与公共决策与政治民主建设”的阶段性转向。这其中,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及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使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独立、开放、平等的网络舆论较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公众自身的态度、观点,成为强化民主参与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随之发生变化,公众和媒体逐渐抛弃被动地位,通过自主设置议程来影响政策议程。政府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地位优势,利用传统媒体设置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但这种操作的影响范围和覆盖面已经逐渐缩小。同时,公众利用互联网设置自己的议程,网络的扁平化特征,更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进而影响或改变政策议程。传统议程设置模式由原来的单向度特征,转为多向度和循环往复,媒体和公众开始转变原来的从属、被动地位,自主设置议程,进而影响政府决策。这种广泛的公众参与和高效的信息传播、处理模式,网络舆论打破了精英信息垄断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公共政策的透明度,从而使政府决策过程更民主化、科学化。

三、网络舆论有效反馈政府决策

施放“决策气球”是指有关方面试探性地公布政策动议以试探民意的手法。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利益出现多元化、特殊化特征,施放“决策气球”符合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具体做法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有关信息,以激发利益取向不同的公众参与讨论各行己见,建言献策。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舍、利弊权衡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为政府试探民心向背提供了成本低廉、反应快速的平台,并且能警告公共政策的偏差行为。这使政府得以迅速调整或改变决策,把可能有损于公共利益的公共决策行为控制在民意范围内。

政府决策公布后,网络舆论将对其进行下一轮反馈。如果某个诉求得到了满足,公众会给该决策的合法性提供支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政府政权累积合法性。如果该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能激发民众的消极反应,甚至酝酿出公共危机。因此政府应该重视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之间的持续性互动,关注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民意反馈,能有效避免公权力权威及合法性受损,是完善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内涵,也是提高政府执政水平的关键因素。

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之间的互动,展示出一种新的权力,“这是多数人从少数人手中夺得的权力”。互联网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具,将无数松散的个人观点汇聚起来形成合力,成为公众为维护自身权益与公权力进行博弈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政府利用互联网了解舆情体察民意,回应公民网络参与的压力,它又变成政府治理的有效工具。网络舆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视,促进政府决策过程的改变,为政府决策的实施开辟全新的路径。

当前,网络舆论视域下的政府公共权力结构发生了自上而下的、持续的内源性调整,话语权格局也发生了变迁。公共决策权力被迫分化,部分地从官员向平民(外在形态是网民)转移,官意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系在中国业已形成,并且在政府决策过程发挥强大影响,必然对政府治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参考文献:

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王超群:《论中国新闻改革30年进程中的民本化转型》,《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议程民意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公共政策视域下精准施策问题探究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
阿塞拜疆向联合国提交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规划报告
民意更关注事件真相
浅谈民意与司法适用的关系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