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多种社会关系的主导者

2019-09-10 06:02关凤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老师学生

关凤丽

摘 要:初入职场,工作两年整,虽未离开校园,但身份已不是学生。但更让我回味的是,我的老师们是如何教育我。身份的转变使我对于往事回忆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更多地去想:如今我是教师,能否对我的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怎么把握?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教师主导,不仅是教学课堂上的主导者,也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者,以何种姿态面对我的学生,便会使我的学生有何回应。

关键词:学生;老师;主导者

读书时看过严歌苓老师的《老师好美》,受到极大的触动,后来也了解到这不是严歌苓老师虚构的,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文中的故事情节与贵阳六中惨案如出一辙,读到最后百感交集,心惊胆颤。但,想到我个人不美,也就对这份职业没什么惧怕了!身临职业情境中,看到许多教育事件,个人认为,社会各界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一个人成长过程应有的正常理性分析,高考无疑是普天下父母认为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是每年六月始终不变的严肃话题,以高考为背景下的高中教育似乎也成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超过了读大学、读研究生。这种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导致了现实中同《老师好美》中家长、学生、教师一样存在角色与心态上的错位,许多教师做了家长该做的事,许多家长该做的不做或者去做学生该做的事,而学生则是该做的不想做,不该做的偏要做。

《老师好美》中的丁佳心老师没有正确处理好自己所扮演的若干社会角色的相关关系。首先,她作为教师,做了家长该做的事,以至于违背了社会道德与价值标准,进而导致了她的悲剧。丁佳心究竟扮演了哪些社会角色?她又是怎样处理她与学生刘畅、邵天一的关系?在学校,与邵天一和刘畅之间,她,丁佳心,一名教师,本该以教师的身份去教育自己的学生,而她却想成为他们的母亲,一个是贫困的家庭中缺少细腻母爱的孩子,一个是单亲家庭中缺失母爱的孩子,她以为她能替补他们母亲身份的心灵空缺。但实际上,她只是一名教师,她却过多地参与到两个学生的生活里,如假期免费补习功课,频繁的发短信安慰两个学生,带其中一个学生治疗失眠等;在她意识到关系的不正常时,她把高考看成一件天大的事,一切都为高考让路,她也确实没想到,会造成他们三个人的惨剧!谁会想到这么严重的结果?你能说丁佳心不是好老师?教学水平、班级管理、对职业的负责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得过那么多的称号,家长都那么高兴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是她,学生对她也是十分崇拜的眼光,她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的热爱超越了职业,超越了师生情感,她自以为是单纯的母爱似的情感让学生误以为是爱情,源于她不懂得把握师生之间应有距离的分寸,忽视了传统的师生层级,在意识到问题后本该及时解决的时候却认为要给高考让路,一拖再拖,最后酿成悲剧!

其次,丁佳心作为单亲家庭中叮咚的母亲,她没有做该做的事,她并未给叮咚足够的关爱,她知道邵天一缺少母爱,可她为什么没想到只有周末才能陪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上的普遍现状,很多教师为了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一边,常常说“等带完这一届就好了”或者“周末再陪你”。其实,当老师的更应该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可往往很多教师都做不好对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在《老师好美》中的丁佳心,将孩子放到寄宿制学校住学校宿舍,周末才能接回来,却还总是带学生回来分享本该仅属于叮咚的那份母爱,十几岁的叮咚本就缺少完整家庭会有的安全感,丁佳心本该扮演父亲和母亲两个角色给叮咚足够的关爱,可她没有,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作为母亲的她的失职,还在为救学生把自己往监狱送,完全不管自己的孩子在承受多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有多需要母亲的一个解释,一种保护,直到最后叮咚选择跟父亲生活时,她才感觉到生的绝望,任由自己受伤后流血不止而死亡!

在《教师好美》文中的学生和现实生活中同龄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一样的,在敬佩作者严歌苓女士对人物和叙事描写的精准的同时,也不得不说,学生确实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情感理解错误,学生当然不能把老师的关爱当成是爱情,当然不应该把自己的老师当成心中的女神。是谁造成的呢?人们都说是教师的错,是教师丧失了伦理道德,失去了起碼的职业操守,可偏偏她比两个学生的家长更了解两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给学生超额的帮助和爱护的时候就是在一点点的走向深渊,推向了伦理道德的制高点,让世人指指点点的咒骂“妖精”!假如,事态没有发展到“人命关天”这种地步,相反,两个学生高考的成绩突出,考取了名校,那社会是不是就会给这个女教师一个师德高尚的评价,她是不是又会被学校评“先进”而不是被开除,是不是她的女儿还能用一点虚荣心去理解母亲的辛苦?可这是假如,我想她在临死的时候也后悔过,可没有后悔药啊,她也后悔她对学生的片面的爱,如果她能把教育放大到学生的整个人生,是不是高考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她能意识到高中三年和生命比起来可称微不足道,是不是她就不会把矛盾非要等到高考后解决了?她那样爱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神化了,她是具有菩萨心肠的人物,却忘了自己只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已,她最终还是不能拯救两个问题学生,而且连自己的女儿都没能保护好。她是爱岗敬业的,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大爱,但她也没有考虑到她是女性会对男学生造成误导这一特殊性,她也并未把“会生活”真正交给学生,而是一味地想着学生的学习不能耽误。残酷的现实不是她一个女教师能面对得了的,开除公职,社会舆论,失去女儿,哪一个她都无法面对!

虽然我们谈的是小说,可我们知道它有现实原型,是教育中发生过的悲剧,为了避免出现同样的悲剧,作为教师,尽职尽责足矣,不必参与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去做家长身份该做的事,教师即便做了也弥补不了家长角色的空缺,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可能抵不过消极作用,有时不良影响不一定外现,但不代表没有。也许有一天《老师好美》会像严歌苓的其他小说一样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但我真心希望未来的影视剧没有丑化教师形象的成分,同情学生也同情老师,毕竟发生那么悲惨的结局,谁都不想看到。

参考文献:

[1]田红磊.网络社会下中学教师权威的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老师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