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望好风景,圆角关系一线牵

2019-09-10 07:22刘密贵
关键词:圆心角外角圆周角

刘密贵

摘要: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圆》一章中,学生认识了3种不同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教学完圆的切线后,设计并实施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与圆有关的角》,引导学生整体地、系统地、一以贯之地认识“与圆有关的角”,探究它们的性质,将看似无关的知识串联成结构体系。串联这些知识的“金丝线”,表面的材质是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两次分类;内在的材质是策略和经验,如“先定性,再定量”“不断转化”“一般化和特殊化”等。

关键词:与圆有关的角知识结构经验迁移教学线索

教学机智一、初始想法:这角那角,何妨一以贯之

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圆》一章中,学生认识了3种不同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这些角的性质各有不同,使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其实,这些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还有一些与它们相关的角课本中没有涉及。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何不引导学生整体地、系统地、一以贯之地认识“与圆有关的角”,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呢?于是,教学完圆的切线后,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与圆有关的角》。

二、教学过程:对比联系,借经验解问题

师同学们,若一个角的两边与圆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B,则称它是一个“与圆有关的角”。(出示图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出示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与圆有关的角?)

生圆心角、圆周角。

师这两种角的大小与它们所对弧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生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师(出示图2)请用符号语言分别表示∠AOB、∠APB与AB的度数的关系。

生∠AOB=mAB,∠APB=m12AB。符号“=m”在之前介绍过,表示“弧的度数等于”。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凭借已有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圆心角和圆周角是最重要的两种“与圆有关的角”,教师的追问暗示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角的大小与弧的度数的关系。其实,在之前的课堂上还补充介绍过“弦切角”,但是,学生没有马上想到。不过,这没有关系,后面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补充。]

(出示问题2:这两种角是怎样区分的?)

生它们的顶点位置不同,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圆周角的顶点在圆上。

师哦,顶点位置不同。我们曾经学习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回想一下。

生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设计意图:问题1是“求同”——圆心角、圆周角都与弧的度数有数量关系,问题2是“存异”——它们因顶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由此渗透了认识事物的异同观。教师的追问恰到好处地联系了旧知,为后续的問题3提供了直接经验。如果说圆心角、圆周角等是“珍珠”,那么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把它们串联起来的“金丝线”。]

(出示问题3:若不限定顶点位置,还可能有哪些类型的角?根据角顶点的位置直接命名。)

生还可能有圆内角、圆外角。

师为什么不提“圆上角”?

生已经有了,圆上角就是我们学过的圆周角。

师为什么要提“圆内角”?不是有圆心角了吗?

生它们不一样。圆心角是特殊的圆内角,圆内角这个说法更具有一般性。

[设计意图:问题3是“补全”——基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补全“与圆有关的角”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再创造。目前,学生对“与圆有关的角”的认识从圆心角、圆周角丰富到圆外角、圆内角(含圆心角)、圆上角(即圆周角)。当然,“圆上角即圆周角”的说法有瑕疵,留待后面完善。]

(出示问题4:图3中有圆外角∠AMB、圆周角∠APB、圆内角∠ANB,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ANB>∠APB>∠AMB。

师为什么呢?

生(出示图4)延长AN交⊙O于点C,连接BC,设AM交⊙O于点D,连接BD。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APB=∠ACB=∠ADB。因为∠ANB是△NBC的外角,所以∠ANB>∠ACB。因为∠ADB是△MBD的外角,所以∠ADB>∠AMB。综上可知,∠ANB>∠APB>∠AMB。

[设计意图:数学研究往往是先定性,再定量。问题4是“定性”——比较角的大小关系,是初步认知。在学习圆周角时,学生曾经探究过这个问题,所以有一定的经验,经过回忆、思考,可以顺利地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重新经历了“连线通过外角转化”的过程,为解决后面的问题5提供了直接经验。]

(出示问题5:如图5、图6,你能分别量化圆外角∠AMB、圆内角∠ANB的大小吗?)

生老师,什么是“量化”?

师量化就是用数量刻画,这里是指用适当的式子表示角的大小。(稍停)如果你没有头绪,可以试着小步子前进。以∠AMB为例,要用一个式子表示它,首先需要知道∠AMB的大小与哪些元素有关,以及怎样将∠AMB的大小和这些元素产生联系。如果你还想不到,想想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

(学生思考、讨论。)

生记∠AMB的边与⊙O交于点A、B、C、D,则∠AMB的大小与AB、CD的度数有关。因为弧变化,角变化;弧确定,角也应该确定。跟弧有关的角有圆心角和圆周角,只要将∠AMB转化为圆心角或圆周角,就能产生联系了。

生可以将∠AMB转化为两个圆周角之差。(出示图7)连接AC,则∠ACB是△ACM的外角,故∠ACB=∠AMB+∠CAM,从而∠AMB=∠ACB-∠CAM。由圆周角性质可知,∠ACB=m12AB,∠CAM=m12CD,所以∠AMB=m12AB-12CD=mAB-CD2。

生哦哦,我想到了!同理,∠ANB可以转化为两个圆周角之和。(出示图8)连接BC,则∠ANB是△BCN的外角,故∠ANB=∠ACB+∠CBD。由于∠ACB=m12AB,∠CBD=m12CD,所以∠ANB=m12AB+12CD=mAB+CD2。

师精彩!管它圆内或圆外,全都转化到圆周!刚才我们的探究过程,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即连线通过外角转化;策略上是从定性到定量,即从模糊感受到精确制导。之前我们提到,圆心角是特殊的圆内角,那么,圆心角的大小满足刚才得到的这个等式吗?

生满足!(出示图9)当点N在O处时,恰有AB=CD,此时∠ANB=mAB+CD2=m2AB2=mAB。结果完全一致,恰好体现了圆心角是特殊的圆内角。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内容:(1)根据角的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将“与圆有关的角”分为圆外角、圆周角、圆内角;(2)基于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探索经验,量化圆外角、圆内角的大小。(出示图10)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知识结构或者说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问题5是“定量”——确定角的数量关系。“量化”是一个抽象、凝练的说法,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到其合理性。教师通过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蓦然回首,又归阑珊。问题5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弧的度数表示角的大小,需要学生感受、分析和发现,这是重要的、珍贵的、不可替代的经验。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经之路。至此,学生对“与圆有关的角”的认识进一步丰满。]

(出示问题6:从边与圆的位置关系看,圆外角还能进一步分类吗?)

师(再次出示图5)圆外角∠AMB的两边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都相交。

师相交是直线与圆的一种位置关系——角的边是射线,但由于顶点在圆外,不妨看作直线,回忆一下: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生相交、相切和相离。

师圆外角的两边与圆可能有哪些位置关系?

生只可能相交或相切。

师画出你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情况。

生共有3种情况:两边均相交,如图5;一边相交,一边相切,如图11;兩边均相切,如图12。

师哦,原来圆外角还有这些情况。那么,我们刚才的探索完整吗?

生不完整。还需要补充另外两种情况。

师那么,之前的结论∠AMB=m大弧-小弧2还成立吗?请探索。

(学生思考、讨论。)

生还成立。(出示图13)连接BD,则∠ADB是△BDM的外角,故∠AMB=∠ADB-∠DBM=m12AB-12BD=mAB-BD2,从而成立(这里的BD其实就是CD)。(出示图14)连接OA、OB,由相切可知∠OAM、∠OBM均为90°,易证∠AMB=180°-∠AOB。由于AEB+AB=m360°,所以∠AMB=m12(AEB+AB)-AB=mAEB-AB2,从而成立。

图13图14

师现在对圆外角的探索是否已经完成了?

生3种情况都考虑了,完成了。

师对圆外角,由于图形存在多种可能,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讨论每一种情况。我们是否有类似的经验?

生有的,探索圆周角的性质时,也是根据圆心的位置将圆周角分为3种情况。

师很好!现在,我们对圆外角的探索已经经历了两次分类,你能说说看吗?

生第一次是角的顶点位置,第二次是角的两边位置。

师既然如此,对圆内角、圆周角是否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变化?

生圆内角的边所在直线始终与圆相交,没有其他情况。

生圆周角的边可以与圆相切或相交。如果都相交,那就是圆周角。(出示图15)如果其中一条边相切,那就是我们学过的弦切角。

师若圆周角的两边都和圆相切呢?

生那就变成一条直线了,是平角,且不是前面说的“与圆有关的角”了,就不需要研究了。

师圆周角、弦切角的顶点都在圆上,但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同,应该怎样称呼它们呢?

生可以统称它们为“圆上角”。

师它们与所对或所夹弧的数量关系一致吗?

生一致。(出示图16)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这个我们证明过。

师很好!在知识结构图上进一步补充我们的发现吧。

(师生共同完善知识结构,得到图17。)图17[设计意图:两类位置关系共同串联起“与圆有关的角”,编织出丰满的知识结构。问题6是再次补全——基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补全“与圆有关的角”的知识结构。在研究角的大小时,学生其实在不断地转化和借鉴,一边积累经验,一边使用经验;每一个问题都既有复习回顾的成分,又有埋下伏笔的功能——这恰是数学学习的常态。本次探索很好地将《圆》这一章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出示问题7:你能否提炼一些通用的方法和经验?)

生要整体地看待知识和问题,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就像站在高处,看得清楚,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我们也要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数学。

生先定性,再定量!定性就像是认清方向,免得南辕北辙;定量就像找到路径,实现顺利到达。

生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学过的,我们总是能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问题。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不断发现数学中的美丽!

三、教学感悟:整体视角,系统感受全局

局部地看,知识是零散的;孤立地看,知识是繁多的。但整体地看,知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结构;系统地看,知识是一个“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网络。平日分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从微观上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很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其实,登高望远,发现知识的联系,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质,获得迁移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通过整合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整体性”的魅力。

本节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将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补充成“与圆有关的角”,探究它们的性质,将看似无关的知识串联成如图17所示的结构体系,这个过程无疑是精彩的。串联这些知识的“金丝线”,表面的材质是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两次分类;内在的材质是策略和经验,如“先定性,再定量”“不断转化”“一般化和特殊化”等。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也让笔者感受到“整体性”的魅力。

正是:登高远望好风景,圆角关系一线牵,欲知其中真妙法,整体联系如此看!

猜你喜欢
圆心角外角圆周角
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演示教具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厘清圆中概念明晰圆中定理
圆周角平分线长度的一般性结论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性质的新证
基于圆周角的力学问题
求圆周角常见错误分析
聚焦外角和整体来思考
“圆心角”度数:弧长计算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