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2019-09-10 18:25侯亚军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熟语网络流行语概念隐喻

【摘要】:根据意象图式与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主要探讨网络流行语以及汉语熟语的语义分析。由于意象图式可以充当隐喻映射的始源域,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可以充当其它概念的基础。因此可以为许多抽象概念的隐喻引申提供结构理据。由于人们头脑意象图式的构建,使得网络流行语以及俗语的概念隐喻被人们所理解,并产生含蓄、易懂、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概念隐喻 意象图式 熟语 网络流行语 语义分析

引言

意象图式和隐喻是语言的认知过程的主要认知方式,两者有紧密的联系。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并将其引用到隐喻分析之中。意象图式赋予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人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Lakoff( 1987,1990)和 Johnson( 1987) ,以及 Talmy( 1988) 都认为诸如意象图式的涉身概念可经过系统扩展后提供结构给较抽象的概念或概念域,意象图式可以充当隐喻映射的始源域。意象图式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可以充当其它概念的基础。因为,意象图式派生于我们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人类自身的基本客观体验产生了意象图式。意象图式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概念隐喻理论和一词多义现象研究这两个方面。1993年,Lakoff 系统阐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隐喻是跨概念的系统映射”。后来,Lakoff 和其他语言学家用意象图式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其研究表明,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实际上可以用简单的意象图式来进行概括。这些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意象图式是大量经验的抽象概括;我们的经验可以无数,但是意象图式的数量极少,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意象图式来组织和理解无限的经验。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象图式理论日益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

熟语常常被认为是组成词汇的一个杂论无章的特殊的部分,因此有着与表面意思不同的深层含义或特殊的含义。网路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面积之广使得一些新词新意应运而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许多熟语和网络流行语的比喻意义是由概念隐喻构建与激活的。近年来,许多认知学家以及研究者更加关注探究习语和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机制。本文尝试使用认知机制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汉语网络流行语和熟语的概念隐喻进行语义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和熟语传达意义的过程。

1.什么是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模式,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交融,实现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以表征现实事物与现象的概念意义。

Lakoff and Turner(1989: 129)认为常规化隐喻一般被视为死隐喻,其实死隐喻是最活跃和潜意识的。因为最活跃、最固有、最有效、最有力的东西常常是那些自动自便的潜意识之物。很显然,在长期习俗常规化中潜意识地建立与语言系统里的“死”隐喻是最重要的。一些反应人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知的死隐喻成了一种认知信条(cognitive tenet),我们称这种死隐喻为“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s)。”(《意义与认知范畴化》 张维鼎 2007:162)

Lakoff将概念隐喻(定义为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理解概念隐喻要把握几个要点:

第一、概念隐喻是内在的,深层的、本质的,在概念化过程中才能看得到。

第二、概念隐喻是从一般曰常用语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它所关注的是从日常用语概念化过程中普遍而又深层的隐喻现象,这种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读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人类的思维大多是隐喻的,如果概念是隐喻的,思维和行动也会是隐喻的。人们总是从一定的角度通过隐喻或所了解的形象去理解事物。这种隐喻思维过程的结果,形成了许多系统化、带根本性质的隐喻,这些隐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语行为。人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运用某些隐喻来表达思想,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这些概念隐喻。

2.什么是意象图式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是“现实— 认知— 语言”,这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其中的认知包裹很多细微过程,我们可以将其详述为:

现实——互动体验——意向图示——范畴——概念——意义——语言

认知

由此可见,意向图示是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又是形成范畴、概念和意义的基础。“意象”常作為心理学术语,多指一种心理表征,不很确定;而“图式”则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较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之中,指相对固定的已建立的类型 Lakoff (1979,1980)首次将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Image Schema), 并将其应用到隐喻分析之中。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王寅 2011:54)

意象图式是初始的认知结构,形成概念范畴的基本途径,组织思维的重要形式,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47)那些理解隐喻的基础意象图式都是通过人的感官系统对客观世界感知后形成的基本图式。各种各样的意象图式交织起来构成了经验网络,形成了语义网络。(《语义论》 朱越 2006:48)

3.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的关系

处于抽象层面的意象图式能够以类推的方式隐喻的前提是意象图式。意象图式不但是隐喻的建构模式之一,而且能帮助人们认识隐喻。作为隐喻的心理基础的意象图式实际上是内化于人类的经验中,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认知结构。这些意象图式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经验网络,人类的理解和推理都是凭借意象图式来进行的。总之,意象图式是人类构建隐喻和认识隐喻的重要手段之一。隐喻和意象图式是密不可分的,隐喻研究必须要以意象图式的理论为基础,不考虑象图式的隐喻研究,或不考虑隐喻的意象图式的研究都是不可取的。人们观察周围的环境、走路、吃饭、睡觉、购物、读书等等,因而人们的身体都始终处于和外部客观世界的接和互动之中。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之中。这样人们就可以用意象图式来解这些活动,构建意义,进行推理,从而把离散的活动互相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意象图式是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识结构。

4.意象图式下网络流行语网络语的概念隐喻语义分析

网民在认知网络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时,需激活脑中与此概念相关的意向图式,再把隐喻里所表达的涵义与大脑里已有的概念、经验、背景知识等联系起来。通过调用激活脑中的意向图式,网民能够了解网络语言隐喻产生的内在基础,同时领悟出网络语言里隐喻本身所表达的情感。

2016年在各大网络流行的词“洪荒之力”,这个词源自于热播剧《花千骨》。洪荒之力在剧中意为最厉害的法力,拥有洪荒之力之人便得天下。而今年里约奥运会之际,体育运动员傅园慧表示:“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这个词成为8月份互联网的最热词。这个词形象将自己的实力和气力比喻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力。看过电视剧的网民听到看到“洪荒之力”这个词,脑中就会构式出这种法力的特点及震撼的场面,再利用隐喻思维,就不难理解此隐喻的内在含义。因此网民纷纷效仿使用这个词表达自己已经尽全力做某件事。今年的另外一个网络流行语“友谊的小船”,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漫画“友谊的小船”:两只萌萌的企鹅共同坐在一艘小船上,有一段“话不投机”的对话最终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网民们由此衍生出了更多“翻船体”,如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好好的姑娘说胖就胖,卡里的余额说没就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形象的将朋友之间的友谊比喻为小船。网民看到这个词时,首先会在头脑中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出以一种意象图式。通过意向图式感知本义和隐喻义之间的联系, 运用认知能力理解隐喻里所隐含的意义。这个网络流行语以翻船的场景效果形象的传达了话不投机时的尴尬氛围。这种概念隐喻既形象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又传递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效果。

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 在网络语言使用传播的过程中, 每个人脑中的图式即使用者脑中已存在的概念、 经历、 知识等相关背景对网络流行语隐喻表达的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隐喻表达的理解认知过程也就是网民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新信息相互摩擦的过程,利用图式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

当网民碰见有隐喻的网络语言时,为了充分理解隐喻里喻体和本体的映射,他们需要用激活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而进行信息匹配。如果网民脑中缺少相关的背景图示,网路语言里的隐喻则很难被真正的理解并掌握。

5.意象图式下汉语熟语的概念隐喻语义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熟语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能力直接相关,在对熟语的理解过程中,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因此,熟语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模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意象图式所涉及的空间结构,所以有关形状、 移动、 空间关系的知识都是以意象图式的模式存储的。人们首先在大脑意识中构建一种自己所熟知的意象图式,继而用隐喻的思维理解其中的形象表达。

汉熟语中随处可见隐喻现象,隐喻思维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产生巨大的语言生成力。例如,“一碗水端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海水不可斗量” 、“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些隐喻的表达中都是使用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原始域,通过隐喻的手段建立起与之目标与的联系,也因此使得两个意象图式的构建建立起相关的语义关系。

此外,歇后语作为熟语的一种,也包含了许多概念隐喻。“在歇后语的使用中往往谜面的部分所提出的事物,在谜底的部分揭示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对话中只提到了谜面的部分,也就是隐喻当中的源域,使听话人自然的就把源域的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之中,进而理解了说话人的意图。”(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 2010 高竹 )

例(1)“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青”和“白”,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的常规意识,首先在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意象,最让人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葱”和“豆腐”的特征。通过隐喻把“葱”和“豆腐”之间简单的显而易见的颜色的对比投射到更抽象的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白,以一种委婉的说法表达意义。

例( 2) 眉毛胡子一把抓:形容做事不分轻重缓急,逮着什么干什么。眉毛:代表重要的事;胡子:代表不重要的事。

例( 3) 天下乌鸦一般黑:形容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对受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乌鸦:剥削者、压迫者;黑:坏

例( 4) 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时间:金钱

这些俗语里包含了一系列从原始域的概念向目标域的概念的映射。这一歇后语的运用,能够暗示出说话者意思,是表达委婉,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熟语作为一种具有幽默性质的言语交际形式,恰当地使用可以避免谈话人陷入尴尬窘境,可以委婉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在诙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谈话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结语

生活中的隐喻无处不在,不管是在网络流行语还是在熟语的使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概念、经历等相关背景理解这些语言的隐喻表达。在此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网络流行语以及熟语隐喻表达的理解认知过程也就是网民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新信息相互摩擦的过程,利用图式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每个人脑中的各种图式构成相互联系的语义网络。但由于个体的生理差异及个体的生长环境、 生活经验、 受教育程度、 认知能力等有差别, 每个人的意象图式也存在个体差异。在认知网络语言的隐喻涵义时,网民图式塔里的各种图式相互交叉,共同发生作用,同时网民借助抽象思维能力把意象图式网络里的知识运用到理解隐喻中,通过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现象来理解体验抽象复杂的未知现象,不断地把未知内化成已知,进而获知其中概念隐喻所传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高竹,2010,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王寅,201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张维鼎,2007,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5】朱跃,2006,语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姓名:侯亚军,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单位:上海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熟语网络流行语概念隐喻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看图猜熟语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巧手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