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2016-11-11 00:44马红艳
考试周刊 2016年85期
关键词:映射概念隐喻

马红艳

摘 要: 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此后全球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概念隐喻越来越受关注。自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英语中的衔接》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心理等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篇连贯和概念隐喻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把二者联系起来,关于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始源域 目标域 映射 语篇连贯

、1.引言

就当前国内外关于隐喻的研究,王寅有如下描述:“当今世界范围内似乎已经掀起了一场‘隐喻革命,Johnson将这种现象称为‘隐喻狂热。”“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束定芳,2000:1)。《汉语大词典》把“隐喻”解释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的一种。很长时间以来隐喻一直被人们看做是对语言进行的可有可无的装饰。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隐喻摆脱了只作为简单修辞格的束缚。他们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他们还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研究隐喻性表达背后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过程,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语篇连贯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国内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有《语篇连贯的宏观原则研究》(张德禄,2006)、程晓棠的《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曾蕾,廖海青,2010:177-187)等。语篇连贯和概念隐喻一样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把二者联系起来,关于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却少有人研究,笔者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

2.概念隐喻

2.1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就是通过一个概念域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概念隐喻理论把一个概念域称为始源域,把另一个概念域称为目标域并用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及意象图式解释隐喻现象。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每一个隐喻都是一种从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映射。对于概念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将始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特征的目的。因此,概念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2.2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从概念隐喻的含义和本质可以看出一个概念隐喻应该包含始源域、目标域、映射和经验基础这四个要素。因为表达概念的语言具有系统性,人类的经验感知具有系统性,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是一一对应并具有系统性,由一个概念隐喻派生出来的多个隐喻表达式也是成系统的,所以概念隐喻本身具有系统性特征。

2.3概念隐喻的连贯性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使得说话人在选择了某一个概念域去映射目标域后,在接下来的整个篇章中都必须围绕这个概念域展开描述,这使概念隐喻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连贯性。这里仅以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好大一棵树》的歌词验证概念隐喻的这种连贯性。在这首歌里,教师被隐喻成一棵大树。这个概念隐喻派生出了“绿叶”、“绿荫”,还有与大树紧密联系的“风”、“云”、“蓝天”、“沃土”。这些树的特征或与大树相关的因素映射了教师的坚强性格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使这首歌的歌词结构紧凑,内容连贯。

概念隐喻的连贯性还表现为几个概念隐喻具有共同的蕴含意义。2013年春晚毛阿敏深情演唱的歌曲《幸福》打动了无数观众,除了优美的旋律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歌词:“你是我脚下一条河,涤荡着多少苦涩。你是我嘴边一首歌,唱尽所有悲欢离合。你是我枕边一段梦,梦醒时天就亮了。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所有迷惘角落……”词作者连续运用“一条河”、“一首歌”、“一段梦”和“一盏灯”四个概念隐喻给听者全方位、多角度描述出“你”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整首歌连贯紧凑,有一气呵成之势。

3.语篇连贯

连贯是语篇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对于连贯的定义语言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描述。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自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专著《英语中的衔接》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心理等多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语篇连贯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与语域理论、Van Dijk的宏观结构理论、Widdowson的言外行为理论、Brown和Yule的心理框架理论及Danes的主位推进理论等。总体来说,对于连贯性质的界定有两种观点:“一是把它看作社会现象,一是把它视为心理现象。”(朱永生,严世清,2001:67)谈到语篇连贯,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衔接及其二者关系。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衔接与连贯都是语义概念,当话语中某一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会出现衔接。但衔接与连贯又是两个互不相同的概念。简单说来“连贯的语篇必须衔接,衔接促进语篇的连贯”(朱永生,严世清,2001:45)。

虽然语篇连贯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语篇连贯和衔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且关系语言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它对于阅读、写作、翻译、修辞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概念隐喻与语篇衔接、连贯的构建

概念隐喻通过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人类认知、思维的重要手段。由于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语篇生成与发展过程中,隐喻经常在篇章中系统地、连续地出现并相互作用,这在篇章表层构成相互联系的衔接网络。概念隐喻表达生动、形象,文字简洁,有时为新信息的引入提供切入点,有时可以引出新话题,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概念隐喻本身具有连贯性特征在构建语篇连贯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大家都非常熟悉,在这首诗里“乡愁”被隐喻成“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和“一湾浅浅的海峡”,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概念域,但作者巧妙地分别把它们和目标域“乡愁”联系起来,使得这几个概念隐喻具有连贯性,也使得整首诗的表达连而有序,绵绵乡愁贯穿始终。

5.结语

传统语言学一般只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概念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就概念隐喻本身的特征而言,它是系统和连贯的。隐喻化了的概念之间存在这种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概念隐喻能有效增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一功能在构建语篇连贯中也非常有效。研究概念隐喻如何在构建语篇连贯中产生作用,能有效地促进我们对语篇的认识和理解,也对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还有待更加系统地研究和论证。

参考文献:

[1]Lakeoff George 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曾蕾,廖海青.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张德禄.语篇连贯的宏观原则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7-13.

[6]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映射概念隐喻
从映射与运算的角度定义线性空间
RMI原则在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论美国动画电影题材变化及现实映射意义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试论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面向对象在关系数据库中的设计与应用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