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2019-09-10 07:22孟佳袁琳
学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孟佳 袁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开始被全世界国家逐渐重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更好的认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今的大势所趋。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中日两国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异同,从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把握今后我国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门学科。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基本框架上有着众多的相同之处。但由于各国的具体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差别巨大,所以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也千差万别。各国的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有相似之处,同时又是存在差异的。本文主要侧重中学阶段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展开论述的。

一、中日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1.中国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概括出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治理论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的政治信念、立场以及观点等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立场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依据,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最广泛的力量,用中华优秀的文化、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

第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在中国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主要是对“三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主要解决中学生对世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之下,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其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民主之间的区别,只有处理好民主和专政、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理解民主是法律规定下的民主,才能使公民在享受具体权利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法律规范。

2.日本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日本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本中学小学道德指导纲要》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关自身方面的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会用社会规范来协调生活;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和培养自身自信、果断、踏实、不屈不饶的品质;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诚实自信,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还要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并能够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热爱真理,充分的展现和发挥个性所在,充实生活。

第二,与人相处的关系方面。要有一颗宽广仁爱之心,对他们要有同情心,得到他人帮助时要常怀感激之心;与他人交往要注重礼仪;能够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友情,与异性正常客观交往;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树立谦虚好学的宽阔胸怀。

第三,有关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方面。能够认识和热爱所属集体,理解各种团体的意义,自觉承担在集体中的任务和责任,努力发挥在集体中的作用,提高集体的生活质量;理解法律和规则的精神,学会遵纪守法,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遵守公共道德,能够伸张正义,对待他人和事物能够公平、公正,具有团结合作的自觉性,不存在不正当的歧视,努力提高社会秩序。

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异同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性

中日两国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范圍都很广泛,同现实社会和学生成长的实际紧密相连,既突出爱国情感、法制、价值观教育,又注重心理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要妥善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概括起来,中日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共性。

(1)把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中日两国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看,都对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进行了阐述,并把他们作为重点内容来教育学生。我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树立起民族意识以及培养国家的价值观念,把中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调学生的个性健康与和谐发展教育。中日的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要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日本中学阶段把学生的个性健康与和谐发展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3)注重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个性健康与和谐发展教育,还要求他们必须有团结合作意识。为了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就更加需要使学生懂得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我国较好的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通过广泛实践活动的教育,增加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中学生要理解和热爱所属集体,自觉承担在集体中的任务和责任,强调与人合作,为集体做贡献。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差异

中日两国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受到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本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会存在差异性。通过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异:

(1)在爱国主义教育上的差异。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内容,要求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注重的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要求学生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祖国,更好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内容,由于受西方影响,带有沙文主义和封建军事的色彩,注重的是国民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以忠诚为核心的民族意识,使得日本都把天皇当作国家的精神领袖和政治象征,其最终目的是把日本从经济大国变为政治大国、国际大国。

(2)集体主义的具体含义不同。集体主义在中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通过实践形成的,它贯穿于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国在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学生要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要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是在日本,集体主义表现在要求中学生要忠于集体,把集体看成是家,以培养家族式的亲密感和团结感。要求学生互相信赖、互相学习、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强调实行“与人合作”,“为集体做贡献”。日本还非常注重集团观念的树立,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群体价值观。

(3)日本特别突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本中学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进行综合的培养,主要围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着力打造学生的国家和社会荣誉感。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勇于承担问题。日本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具体且层次分明也更为具体。在初中阶段,设置“身心机能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单元,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将青春期的自我形成和应对紧张状态作为重点来讲授;高中阶段设置“现代社会与健康”单元,在心理健康上,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可能性来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欲求、应对紧张状态作为重点来讲授。

三、中学阶段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日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的差异,分析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处于中学阶段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可以更好的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立场

无论哪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取决于社会本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取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的需要。因而,面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还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一方面要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积极吸收别国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看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消极思想、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在不断渗入我国。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多种价值并存乃至冲突的国际大形势下,也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正确做出价值取舍,使学生能够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立场。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从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倡导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日本能在短短几十年内经济迅速发展,跃至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与他们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我国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和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形成自己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遵守历史和传统,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作为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富有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中学生。

3.注意与时代性和传统性相结合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大力發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改革创新精神、合作共赢意识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走向社会时遇到的各种竞争和挑战。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学生能够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也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责任感和提高认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郭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学理论,2011(05).

[3]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晓前,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宋锡辉.思想政治教育学元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6]陈丽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孟佳(1995.09-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袁琳(1994.06- ),女,汉族,辽宁海城人,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中外政治制度。

猜你喜欢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同曲异调共流芳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