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019-09-10 07:22房小倩
学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格子女心理健康

房小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家庭甚至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应该引起整个社会高度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压力随之增大,而很多人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现在很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甚至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给亲人造成了巨大沉重的打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没有健康一切财富等于零。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去年光博士自杀的就报道了有四位,可以说他们是学富五车是国家栋梁,可是就是这样的天之骄子却没有健康的心理,碰到困难却不能正确面对,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有多么的重要,所以说身心健康教育真的会关乎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点不为过,而小学阶段的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重中之重。

一、当下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目前虽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滑趋势,小胖子近视眼越来越多,这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一味追求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教育。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对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体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有些教师或者学校还是没有从思想深处意识到体育对于我们小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最为严重,再有就是家长认识不够,不愿意让孩子参与体育方面的锻炼或者训练。

(2)小学生的作业过多,造成了有些小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间体育活动,有时甚至上体育课也不去参与体育锻炼,而躲在教室内完成繁重的作业。放学放假以后还有很多家庭作业学生连玩的时间也没有,而且很多家长也给自己的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也加重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也越来越多。

(3)经济条件改善以后家长不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造成孩子娇生惯养,不喜欢的不吃,想吃啥买啥。大多孩子身上带着零用钱在外面想买什么买什么,摄入了太多垃圾食品。

在此希望我们的老师和领导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给学生和家长灌输正确的健康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实行下去,学校应该把体育重视起来,让孩子得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使身体素質得到提高。

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那究竟孩子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呢?

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三、想要培养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就需要找到那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因此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1.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小学生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2.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社会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小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腐蚀小学生的心灵,有些小学生效仿某些成年人讲究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

四、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

1.面向全体、正确引导

坚持正确引导,是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需求的。首先,针对小学生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及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以塑造各种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品质。这里所说的面向全体,就是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指导相结合,使每个小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2.创设轻松、自由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驿站。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小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应该和家长重点沟通交流,使每个家长都重视起来。

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身体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这在以后的成长中尤其重要。

总之,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到我们每个家庭,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这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人格子女心理健康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Tomb-sweeping Day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漫画之页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