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课文,有必要吗

2019-09-10 07:22何捷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赵州桥课后练习美观

何捷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两处课后练习提示学生“抄写课文片段”。第一处在第一单元的第2课《燕子》,课后第三道题表述为:“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第二处在第三单元的第11课《赵州桥》,课后练习第一大题表述为:“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因为第一处为自由选择内容,所以不将抄写内容在此呈现。第二处为指定内容,为了便于理解以及下文引用,我们将要求抄写的内容作完整摘录:

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我们不禁要问:抄写,有那么重要吗?抄写,不是一直被认为是无效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么?而统编本教材为什么在三年级下册,两次直接指定学生的学习行为——抄写?除去那种惩罚性的不顾及需要的抄写,我们对抄写本身还存在误解。

抄写,其实有其不可替代的学习意义。

第一,抄写,是一种复古的笔读。所谓“笔读”,即用笔去读。古人读书,笔读应用非常普遍。因为出版的限制,书籍数量少,特别是秦代焚书后,古人对书籍更是珍惜。往往是读一段,抄一段;抄一段,继续读一段。读完一本,也抄完一本。今天我们看到的古籍,很多就是“抄本”。也正因此,造成了一书有多个版本:抄写的人不同,抄写的结果也不一样。这也构成今天我们研读古籍上的乐趣——在对比中发现差异,在差异中找到真相。这种用笔读书的方式,既传统又有效,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读者更为切身融入,体验文字组合之妙。很多时候,仅仅用眼睛视读是不能感受到文字细节中的秘妙的。而动笔抄写时,就能沉入其间,收获更多体悟。

例如《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中,关于“美观”,作者列举了许多龙的形态,使用了分号。在抄写时,学生对分号的位置会加以关注,会去体会分号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路径。

第二,抄写,是正心与诚意之举。古人读书,主张从“修己”入手,讲究“修心”为上,从正心开始,诚意而为,直至通达天下。面对优质而规范的文本,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抄写,是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也是对阅读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语文学习的纯粹敬畏。而这样的实践行为,有助于养成冷静、细致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稳重、踏实的学习意识;有助于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再造。

第三,抄写,是一种图式的获得。图式理论是学习心理学中重要且基础的理论。当我们进入一个熟悉的环境,就可能根据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反应。所以,图式的获取容量、对图式的定型与巩固,都决定着个体的反应度。这就是为什么越是会读就越是会写的原因。读,是图式的获取;写,是图式的转化。抄写,就是图式建构的有效方式。

当学生提笔抄写的时候,能强化对已经学习过的言语图式的接触,同时弥补阅读中细节上的不足,吸收到更为精细的感受,产生更为切实的体察。用眼视读与用笔抄写的笔读,在层次上是有差别的。抄写,能对文本中的文字组合、篇章结构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对细节有更为耐久的记忆。还以《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例。此段的第一句话是“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和后面各个写美观的句子之间构成一种“总分”的关系。阅读时,一定已经获得这一关系,但可能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在抄写时,就是对这一关系图示的重复认知、深刻认识。抄到第一句,想到这是总述;接着抄,想到这是分述。抄完一段,“总分”图式的记忆便又加深一层。

第四,抄写,是一种规范意识的植入。三年级语文学习,规范意识的养成尤为重要。例如写下一段话时需要知道:段首空两格,标点写清楚,每一个汉字在方格中的摆放,句子写完整等。这些规范意识都是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的要点,而抄写则有助于规范意识的养成。抄写的样本就是规范的课文;抄写的同伴就是班级同学,质量是可比的。这些都决定了抄写在规范意识养成上的价值。

抄写的意义不可小觑。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抄写又该如何落实呢?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当堂抄写。教到哪儿,就抄到哪儿。例如《燕子》一课教完了,就可以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当堂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有的学生喜欢“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而有的学生喜欢“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抄写后,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公开交流,让抄写成为一种共享式学习,使学习中的信息量增大。又如《赵州桥》一课的第3自然段教完了,就可以直接开始当堂抄写,抄后立刻交换观看。因为是抄写同样的段落,所以此时可以比较的是书写的美观。

第二种,课后抄写。更多情况下,我们将抄写设计为课后练习。需要说明的是,课后练习也需要设计,不可随意,不是交由学生自己抄,更不是抄后当作业上交。如果那样做,抄写真的就成了一种特殊的惩罚性作业。

课后抄写,可以设计的有两个方面。其一为设计格式。教师可以为课后抄写设置特殊的格式。例如,一厘米的方格,让学生将字的大小通过方格固定,逐步实现端正书写。又如《赵州桥》中指定段落的抄写,可以根据字數,设计特殊的格数与行数,如让标点符号正好落在一行末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行末如何标注标点,进行规范性练习。其二为设计活动。以《燕子》一课的自由抄写为例,学生各自选择喜欢的片段抄写后,可以组织网评,拍图后上传,班级群内互相评点、交流;还可以引导家长介入,让学生的抄写接受家长的监督。关注度高,加上评选激励制度刺激,学生的书写就会越来越美观,格式越来越规范。课后抄写,也能在实践中获得实效。

很多一线教师依然有疑问:抄写,需要指导吗?我们认为,抄写不仅需要指导,而且还可以在三个方面实行较为细致的指导。

其一,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关于抄写,我们可以提出两个要求:慢与认真。学生抄写时若不重视,不认真,赶时间,抄完就算了事,便完全失去了抄写应承载的练习意义。只要是单纯地当作一道作业来完成,差错率也就容易高了。因此,我们可以提出“慢慢抄,认真抄”的要求。因为要抄的内容很少,所以慢下来才能尽可能地确保抄写“零差错”。

其二,可以借助评价的杠杆不断撬动能力抬升。对抄写的评价,关键词为正确与规范。这也是抄写的基本评价要求。评价时,可以是同桌互相检查,组长检查,教师抽查。查的主要指标就是规范性与正确性。此外,还可以在艺术性上提出更高的评价要求。例如,树立班级中在抄写上具有艺术气息的代表,让同伴观摩、学习,鼓励向同伴看齐,早日成为优质的典型。

第三,可以强化其功能。抄写后的片段,不仅可以作为提供检查的样本,还可以作为交际交往中的礼物,进行互换互赠。学生的抄写作品被传递、被欣赏,能极大地刺激学生更为认真地进行抄写,提升也就在态度的改变中发生。此外,还可以开发出延伸功能。例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选择抄写的片段进行说理,说说“我为什么要抄这一段”“我喜欢这段话中的哪些方面”“我在抄写中的切实感受”等等,让抄写的功能得到更为多元的开发。

必须承认,抄写不宜多。达到目的,点到即可。因此,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仅设定了两次抄写练习。深以为然。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赵州桥课后练习美观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Maglady遮阳伞
雄伟、坚固的赵州桥
赵州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多功能刨刀
二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