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PSP红外断喙设备的应用评估

2019-09-10 07:22张瑜蒋小龙李健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4期

张瑜 蒋小龙 李健

摘要:PSP红外断喙设备在试用近1年时间,累计断喙约260万羽,设备性能较稳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鸡产品质量,且对上市率和料肉比无明显影响。其人均工作效率达2500只/时,比传统断喙方式显著提高,断喙成本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总体性价优势明显,是目前鸡孵化厂进行1日龄断喙设备的可靠选择。

关键词:红外断喙;黄羽肉鸡;应用评估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02

0引言

适宜的断喙不但能减少肉种鸡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行为,还可以防止鸡采食时钩扒饲料,将饲料带出料槽造成饲料浪费。如果断喙不当,在实际生产中易造成影响肉鸡正常生长、断喙失败等问题[1]。目前国内常用的断喙器械为热刀断喙器,断喙的时间通常为育雏期逐只断喙,50d后视情况修喙。热刀断喙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机器差异,导致喙形不一,甚至畸形。2000年,红外断喙方式开始在国外推广使用。红外断喙是在鸡只1日龄时使用高强度红外线处理预先确定好的喙的暴露部分,红外光光束穿透鸡喙硬的角质外壳层,直至喙部的基础组织。照射后鸡喙仍然完整无缺保护着已经改变的基础组织,不会立即脱落,而是在2~3周鸡只正常采食和饮水等活动中,喙外层自主脱落,露出逐渐硬结的内层[2-3]。王晓亮[4]等指出,正确恰当的断喙尤其是红外断喙方式对鸡只产蛋期性能有提高作用,尤其是红外浅断喙组的鸡群在产蛋率、死淘率以及淘汰前的羽毛覆盖程度上表现更为优秀。王翔[5]等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经过红外断喙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掉喙集中日龄为16,掉喙比例为99%。本试验旨在评估PSP红外断喙设备在黄羽肉鸡养殖生产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推广意义。

1试验单位

温氏集团下属A孵化厂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累计断喙1268093只;温氏集团下属B孵化厂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累计断喙1326281只。

2试验结果

2.1商品代肉鸡生产成绩对比

对麻鸡2号断喙后持续跟踪10月肉鸡生产成绩。2级鸡率0.83%,同比下降1.49%,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46);上市率95.63%,环比升高1.29%,料肉比3.07,环比升高0.07,上市率和料肉比2指标同比差异不显著。試验组与对照组相比,2级鸡率显著下降,上市率和料比无明显差异,说明PSP红外断喙可一定程度改善肉鸡外观品质,且对生产成绩无明显影响。见表1。

2.2断喙效率和成本对比

PSP断喙人均效率为2500只/时,相比传统电烙铁高2120只/时;租金成本为0.05元/只,相比国产电烙铁高0.025元/只。PSP红外断喙人均效率比传统断喙显著提高,成本增加1倍,但PSP红外断喙工作质量更加稳定。见表2。

3讨论

3.1PSP红外断喙可改善肉鸡外观品质

影响黄羽肉鸡上市合格率的2项重要指标分别是羽毛覆盖率和喙形,红外断喙和人工断喙均能达到对鸡只喙部进行处理,防止发生啄癖的目的,但2种断喙方式对啄癖发生比例和喙形满意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黄羽肉鸡在饲养过程中,断喙是防止发生啄癖的重要措施,传统生产中通常采取人工断喙和后期修喙的方式,防止鸡群啄羽。结果显示PSP红外断喙可一定程度改善肉鸡外观品质,主要体现在羽毛覆盖率好和喙形满意度较高。在集约化经营中断喙不仅能防止鸡只之间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是饲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6]。

3.2PSP红外断喙对生产成绩无明显影响

肉鸡生产成绩方面,主要关注上市率和料肉比2项指标,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王旭”等通过试验对比指出,对于商品代蛋鸡而言,红外断喙与人工断喙组饲料累计消耗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26d与31d喙长分布区间短且集中,更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李福伟[8]等研究了红外断喙和人工断喙,2种断喙方式对育雏期蛋鸡生产性能和抗体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断喙方式对鸡只第1.周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对1周后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但.高金波[9]等指出断喙可以提高育雏育成期的饲料利用率,但对其生产、生长性能会有不利影响,建议14日龄时对汶上芦花鸡不进行热刀断喙,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断喙技术不熟练导致的肉鸡生产性能下降,Henderson[3]等认为鸡生产性能的下降与其身体和精神敏感性应激有关,经红外烧灼断喙的雏鸡到达性成熟时体重显著减少,说明只要操作得当,任何断喙方法对鸡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应激,均不会影响其早期生长速度。无论何种断喙方式,只要断喙技术得当,由于断喙应激,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断喙后育雏初期采用钟式饮水器和适宜的饲养温度等,降低对早期肉鸡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且不会对最终的肉鸡上市率和料肉比产生负面影响。

3.3断喙效率大幅提升,断喙成本提高

PSP红外断喙人均效率比传统断喙显著提高,相比传统电烙铁高2120只/时,在当前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提高人均生产效率是应对人力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在温氏种苗生产体系中,充分体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增加1倍,赵勇[10]等通过调研发现,对于蛋鸡养殖户,65.21%的客户能接受0.1元以下的断喙价格,而只有34.79%的客户能接受0.1元以上的断喙价格,且结合现场观察发现红外断喙质量和产生的效益更好。只要生产效率能得到大幅提升,工作质量更加优异,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是可以接受的。

4结论

PSP红外断喙器性能较稳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鸡产品质量,且对上市率和料肉比无明显影响。其工作效率比传统断喙方式显著提高,断喙成本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总体性价比优势明显,是目前黄羽肉鸡断喙工作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杜,王珏,李春红,雏鸡1日龄红外断喙管理[J].家禽科学,2017(10):22-23.

[2]AndrewGomer.规模化蛋鸡场红外断喙技术的应用[J].中国家禽,2014,36(3):35-36.

[3]HendersonSN,BartonJT,WolfendenAD,等.不同断喙方法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3):39-40.

[4]王晓亮,王敏,涂盈盈,等.红外断喙对蛋鸡产蛋期生产与蛋品质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8,34(1):106-110.

[5]王翔,尹才,边海霞,等.红外断喙在海兰褐父母代种鸡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家禽,2016,38(4):61-62.

[6]周学雷,闫德伟,胡耀.断喙在养鸡中的运用及福利问题[J].中国畜禽种业,2012,8(2):124-125.

[7]王旭,郧亚宁,肖翀,自动断喙与免疫注射系统对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当代畜牧,2016(33):5-7.

[8]李福伟,高金波,刘玮,等.不同断喙方式对育雏鸡生产性能和抗体滴度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8):136-138.

[9]高金波,李福伟,韩海霞,等.断喙对汶。上芦花鸡育雏育成期生产、生长性能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50(4):116-119.

[10]赵勇,郧亚宁、自动断喙与免疫注射系统应用调查报告[J].当代畜牧,2016(2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