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题”的审题习惯—从一年级抓起

2019-09-10 14:29刘沭含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梳理画图理解

刘沭含

摘要:如何正确、有序地审题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起步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只有从低年级抓起,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好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找出解决问题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关键词: 审题  阅读  梳理  对比  画图   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解题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为学生以后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令学生终生受益。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会使学生把数学学得更轻松,会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低年级正是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关键期,作为教师我们在孩子审题习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应用题教学中我通常分为三部曲下面就我从教多年所获取的一点点小小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中学会做标记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视觉材料变成声音,后达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而在我们的数学解题过程中它是第一步。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他们的阅读,注意力容易分散,识字量不大,不会抓住关键处进行阅读理解,阅读的无序性,阅读的耐性等等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做题的准确性,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些因素如果在课上教师把控不好,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一年级的应用题的编排层次分为纯图应用题、图文应用题、纯文本应用题,无论是哪类应用题都离不开“读”字。

(一)例如纯图应用题是孩子学习应用题的第一阶段、读图时要做到“点读”即笔落图上,并且养成从左到右的读图顺序,同时做到边数边在相应的图画下面标注数字,孩子的遗忘率很快,这样可以避免列式时忘记相关数据再次读图浪费时间,接着读懂图意决定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内讨论后汇报)让孩子明确一些图画中关键性的动作如飞来、走来、跑来、游来等动作表示合并用加法,而对于那些走了、飞走、游走、吃了等关键性动作表示去掉,用减法,并且要找到总数作为被减数。

(二)“图文应用题”是孩子学习应用题的第二阶段,这时孩子的关注点就出现了两处,孩子们做题时就会出现无序性,到底是先看文字还是先读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即:先看图(如图画旁边配有文字,则数据以文字数据为准),最后看问题(读问题时由于孩子的识字量有限教师教学时可以范读学生点读跟读,在决定解题方法的关键词语处采用重读,学生同时慢慢跟读)可以采用点读三部曲: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重读逐渐过度,孩子在长期的训练中就会慢慢养成好的读题习惯,同时用笔进行关键词语的圈画。

(三)纯文本应用题

此类应用题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做题难度最大的,一些孩子见到此类题就采取逃避的态度,根本不愿意读,就胡乱做题,这时我们的教师更需耐心,教师先带读,再请能干的孩子范读,最后自由轻声读题进行关键词语的圈画。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读题都要求孩子做到逐字点读,不落下任何一个关键字,并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以免影响到解题的准确性。

二、梳理数量关系

教材的编写并非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教师拿着教材不会整合,将这些应用题进行了拆分,认为纯图应用题、图文应用题、纯文本应用题这三类应用题互相没有关系,其实它们殊途同归,如不管怎样形式的加法应用题的出现只要抓住一条主线:总数=部分数+部分数。例如常见的题:小红买了一些苹果吃了8个苹果,还剩9个苹果,她买了几个苹果?数量关系式:吃了的(部分数)+剩下的(部分数)=买的(总数),由此可见小红苹果的总数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数,这样一来,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有关加法时,一直都有这样的解题思路支撑着,就不会毫无头绪。减法应用题的出现始终贯穿的关系式是:部分数=总数-部分数。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如红花有12朵,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数量关系式是:红花(红花的总数)-黄花(与黄花相同的部分数)=红花比黄花多的(多出的部分数)…….等等类似的题目其实都是一个思路,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好这条主线,孩子们在听课过程中也不会感到吃力,自然在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三、重视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的目的是把获得的抽象知识与具体事物建立联系,教学中按每种类型的题的结构和特点,抓住关键句进行练习。如 1、明明有 18个桃子,比弟弟多 4个桃子,弟弟有多少个桃?  2、明明有 18个桃子,比弟弟少 4个桃子,弟弟有多少个桃?在做这类题的练习时,学生很粗心,一见“多”字就用加法计算,一见“少”字就用减法计算,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看清题意,让孩子将关键的句子“比弟弟多 4个桃子” “比弟弟少 4个桃子”划上波浪线反复多读几次,并让孩子将这样不完整的语句补充完整,即“(姐姐)比弟弟多 4个桃子和(姐姐)比弟弟多少4个桃子”理清谁多、谁少,最后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求多的还是求少的),由此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通过对比练习,学生在解答“比多、比少”这类应用题时,再不出现见“多”就用加法计算,见“少”就用減法来计算的错误方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通过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思维性和灵活性。

四、画图辅助,联系实际,教会孩子寻找隐蔽条件。

小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的局限,运用作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如:12名同学排成一列做操,小红的前面有5人,小红的后面有几人?很多孩子初次接触这样的纯文本应用题,多数会错误的列式为:12-5=7(人)完全忽略了小红自己算一个人,她包括在12人内,可是她既不能算前面的人,也不能算后面的人,所以应该用12-5-1=6(人),如果像此类题,在平时教学中就向孩子灌输遇到不会的题不妨画图看看,这样隐蔽的条件也就水落石出了。

怪不得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作为一个战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不管你身处哪个学段,孩子反复读题的审题习惯千万不可以摒弃!

猜你喜欢
梳理画图理解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企业管理类档案归档问题探究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趣味画图欢乐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