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鲜为人知的细节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黄洋界竹笋井冈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早就想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22日至29日,他终于圆梦,分外高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一行前往江西宁冈县茅坪,这里的八角楼是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地,但毛泽东示意不下车,他在车上浏览了一下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随后于下午登上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在黄洋界,72岁的毛泽东持着竹拐杖,快步走向山顶。看到碑上刻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词和哨口上的大炮,毛泽东说:“1928年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进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好险哦!守军凭险抵抗,反复较量,终于把敌人赶下山,才保存了这个根据地。”毛泽东谈起这门大炮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至于黄洋界上的三发炮弹,人们都说前两发受潮,第三发没有受潮,所以“炮声隆”,其实也受潮了,只是打前两发时,使炮膛加热,为打响第三发提供了条件……

见毛泽东谈兴正浓,井冈山党委同志将黄洋界讲解词呈上。毛泽东看到其中一段叫《毛泽东的空山计》,兴致勃勃地唱起来:“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管理局同志汇报,去年溥仪上井冈山,也唱了《空山计》。毛泽东说:“共产党把皇帝都改造好了,我请他到中南海作客,吃了一次饭,坐在我身边,我劝他结婚成家,他很感动。我还用稿费帮助他改善生活,他不好意思收下。你们说,他在井冈山赋诗二首,我也想在山上填词二首。”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毛泽东下榻在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这里为他预做了木板床,一边放被褥,一边放书。宾馆准备了不少好菜,但汪东兴一再叮嘱:“主席吃得很简单,他不准铺张。”每餐只是四小碟菜加一碗汤。敬老院有位革命老人,特地送来当年毛委员爱吃的小竹笋。毛泽东说:“很久没有吃过小竹笋了。小竹笋味道好,我有这个菜就行了。”

毛泽东在宾馆眺望,见百姓的泥土墙层已变成砖瓦建筑,十分兴奋:“井冈山与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从文家市到井冈山要走半个多月。此次我們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毛泽东又手持竹杖向后山登攀。爬上山坡,他举起拐杖,寓意深长地说:“这是好武器,平时可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这时陪同人员提醒:“那边没有路,不能去了!”毛泽东听罢,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就不信前面没有路,有山就有路!”他挥起拐杖拨开荆棘,踩出条小路,毛泽东激动地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两首词。

为何选择井冈山作革命根据地

5月25日下午,汪东兴、刘俊秀被召进宾馆会客室,不久井冈山管理局几位同志也来了,毛泽东利用这个机会,纵谈井冈山斗争的风云岁月。毛泽东说:“你们大概不知道我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作革命根据地吧?井冈山是个好山寨,与湘、粤、赣交界,周围500里全是峭壁山崖,易守难攻。山上有袁、王绿林武装,周边六县农民运动活跃,就是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红米饭、南瓜汤,住破草房,盖禾草。后来鲁迅在上海看到我的词写‘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感到有种‘山大王’气概,我笑了,确实有股梁山好汉气概。我对这个‘称号’甚为得意,也喜交绿林朋友,‘落草为寇,杀富济贫’嘛!”

毛泽东踱着方步,又说:“今天的井冈山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修了公路,通了汽车,住进楼房,饭菜多样,衣着整洁,还看电影,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更好,更加神气。但我劝大家,过上好日子,艰苦奋斗精神千万不能丟掉,没有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人民江山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啊!”

“吃饭给钱,天经地义”

5月28日下午,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提前结清账款。按以往规定,毛泽东的伙食标准,除按定量交全国粮票外,每天交2.50元,七天合计17.50元。会计雷良钊坚决不收,管理员说:“毛主席最反对搞特殊化,认为‘吃饭给钱,天经地义’。”雷会计噙着热泪,开出了发票。

5月29日上午9时,毛泽东与干部、群众代表合影,后接见乡亲。下午,毛泽东一行到达了南昌。

(摘自《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黄洋界竹笋井冈山
冯贵华
西江月? 井冈山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黄洋界观云海
竹笋
竹笋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黄洋界缘何蜚声海内外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