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大理州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抽样调查分析

2019-09-12 01:04李鸿钧尤凤凤
西南军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大理州乙肝

何 左,徐 然,李鸿钧,尤凤凤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流行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1]。大理州自200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对新生儿实施全程免费接种,并不断通过扩大疫苗接种范围和查漏补种等工作,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乙肝防控取得一定的成效[2-3]。研究发现[3],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加之,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尚未得到推广,有效的免疫屏障还未形成,致使我州乙肝发病水平一直居高不下。为了解大理州人群乙肝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6~2018年开展人群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PPS)抽样,以县为单位,每年抽取3个调查乡镇,以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列出各县市辖区内所有乡镇名称及人口数,小于1万人口的乡镇与邻近的乡镇合并成1万人以上的1个备选抽样单位。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3个乡镇中抽取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为保证覆盖面广,每年抽样调查时将上一年已经抽取过的乡镇和行政村剔除。调查对象分8个组:即8~17月龄、18月龄~35月龄、3~6岁、7~14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岁,每个年龄组调查36~45人,3年全州共调查11454人。

1.2 标本采集及调查 每名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3~5ml,及时分离血清,放置-20℃保存待检,同时调查个人基本情况及免疫史等相关资料。

1.3 检测方法及判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HBsAb,试剂由上海科华有限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

1.4 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双录入,采用V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2016~2018年大理州各县市HBsAb阳性率

表2 大理州不同特征人群HBsAb阳性率

表3 大理州不同免疫史人群HBsAb阳性率

3 讨 论

HBsAb是乙肝病毒自然感染或实行人工免疫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初次感染或抵御乙肝病毒再次侵袭[1]。及时开展人群HBsAb监测,可评估疫苗接种效果,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州人群HBsAb阳性率仅为54.40%,与2006年全国调查水平相近[4],但低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成功率≥85%的指标要求[5],同时也低于金华市(78.55%)[6]、桂林市(75.00%)[7]、大连市(71.32%)[8]和六盘水市(66.01%)[1]等地的调查水平,提示大理州尚未形成有效的乙肝免疫屏障。

2016~2018年大理州HBsAb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工作不断推进以及新生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不断完善、加强有关[9]。但是各县市间的HBsAb阳性率波动较大,有8个县市的HBsAb阳性率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表明免疫规划管理水平、疫苗管理、接种技术和质量直接影响人群免疫水平[6]。此外,鹤庆、云龙等县3年间的抗体水平波动较大,这可能与抽样时选中的乡镇其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多,目标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不理想等因素有关[10]。如何有效提高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的乙肝免疫水平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不同特征人群HBsAb检测结果显示,男性HBsAb阳性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社会交往面广,易暴露于风险因素当中,增加感染机会,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11]。城镇与农村之间的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田兴国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提示城乡之间获得均等的免疫接种机会,公平性较好。但其他研究结果却发现,城乡之间的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0],具体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各年龄组的HBsAb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岁之前HBsAb阳性率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特别是8~17月龄阳性率达到89.8%,表明我州自2002年启动GAVI项目,并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后,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明显提高,常规免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但3岁以后HBsAb阳性率下降速度较快,到7~14岁时降至最低,15岁以后其阳性率逐渐缓慢上升,但幅度较低,在31.31%~41.88%之间波动,整体呈现出HBsAb阳性率与年龄呈现负相关,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7-8]。虽然本次调查发现7~14岁组HBsAb阳性率最低,但其他研究发现[12-13],该阶段的HBsAg和HBV感染率并未升高,提示乙肝疫苗免疫后存在较长的免疫记忆,当受到HBV侵袭时,HBsAb水平会迅速回升,使机体免受感染。同时有关研究发现[6],在7岁、12岁阶段以小剂量加强免疫,HBsAb阳转率可达90.80%,故在此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加强免疫。而对于≥15岁人群来说,其抗体水平较低,且社会接触面广,暴露机会多,更重要的是未接种乙肝疫苗,是乙肝防控的重点人群[8]。

不同免疫史人群HBsAb检测结果显示,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sAb高于无免疫史人群,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0,14]。此外,HBsAb的高低还与及时接种和最后1剂的接种间隔有关[15],及时接种的人群其HBsAb阳性率高于未及时接种者,接种时间间隔越短,HBsAb阳性率越高,两者呈负相关,提示在基础免疫高覆盖的情况下,越要注重接种的及时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肝接种间隔越长,HBsAb越低,虽有研究指出乙肝疫苗接种后存在一定的免疫记忆[12-13],但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暴露的环境考虑加强免疫。鉴于成人社会接触面广,暴露风险高[8],应积极推广和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形成强大的免疫屏障是预防HBV感染和传播最重要的措施。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大理州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