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胆总管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

2019-09-12 02:56张仁国
医疗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排气

张仁国

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广昌 344900)

胆道结石是消化科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高发于中年女性,患者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反复腹痛、呕吐等症状,一般由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淤积等原因综合所致[1-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取石术已成为胆道结石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胃肠功能干扰小等优势[3]。目前,有研究认为腹腔镜下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相较于传统的胆总管T管引流效果更好,可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有效促进术后康复,但两者具体临床疗效如何尚存争议[4]。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胆总管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取石术的84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一期缝合的39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胆总管T管引流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41~63岁,平均(51.8±10.2)岁;胆管原发结石2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管结石19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0~65岁,平均(49.3±9.8)岁;胆管原发结石2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管结石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全身麻醉,采用腹壁常规四孔法于脐上10 mm行切口作为腹腔镜入口,置入10 mm Trocar及腹腔镜头,剑突下行10 m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于右腋前线和锁骨中线肋缘下各做一5 mm切口为辅助操作孔,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1 mmHg=0.133 kPa)。腹腔镜进腹探查是否存在肠壁损伤、出血或其他脏器病变;探查结束确定无异常后,先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并进行分离,然后离断胆囊动脉,游离胆囊,夹闭胆囊管避免结石落入胆总管;仔细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充分暴露胆总管后使用腔镜剪刀在胆总管前壁纵向切开1~1.5 cm,可根据结石大小及数量调整具体长度;胆总管前壁切开后,若能在镜下直视到结石,则用腔镜钳直接取出;若结石较小、较多不易取出,可在腹腔中置入标本袋,仔细将结石逐个取出放入标本袋。

对照组采用胆总管T管引流。在胆总管内放置T型管,使用5-0可吸收线缝合并关闭胆总管,注水检查缝合是否紧密,确认无渗水后关闭切口并置入腹腔引流管。

试验组采用一期缝合,使用5-0可吸收线采用连续缝合、间断打结的方法缝合胆总管,针距1~1.5 mm,边距1~2 mm。

1.3 临床评价

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胆漏、残余结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试验组 39 106.2±31.5 15.2±3.1 13.1±2.6 8.3±1.2对照组 45 119.1±30.9 16.4±2.9 27.4±3.2 14.1±1.8 t 2.156 1.485 11.884 9.156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随访半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传统的胆总管T管引流在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术中极为常用,其最初被认为在术中植入能起到支架与引流作用,术后则有助于降低胆道内压,引出被感染胆汁,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还可有效避免胆道狭窄的发生[5]。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胆总管T管引流会使腹腔感染、拔管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并且存在围手术期护理烦琐、术后活动不便等缺点[6-7]。随着微创技术在胆道结石手术中的推广,手术残石率显著下降,胆道缝合更加可靠,这为一期缝合的应用提供了理想的条件[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一期缝合较胆总管T管引流能够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表明,胆总管T管引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手术时间,对机体影响更大,导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会有所延长,并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9]。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一期缝合与胆总管T管引流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不显著,但一期缝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于一期缝合能够保证患者胆汁循环的正常运行,避免了感染的发生,因此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10]。此外,胆总管T管一般需要放置6周以上,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不利于其胃肠功能恢复,并且可能会出现T管滑出、窦道穿孔等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而一期缝合则能有效避免以上弊端。需要注意的是,一期缝合虽然较胆总管T管引流优势明显,但也存在易发生胆漏、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的缺点,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胆管炎症严重、十二指肠功能不全、胆总管较细等患者慎用一期缝合;(2)取石时应尽量选择胆总管前壁无血管区域,尽可能减少出血量;(3)缝合打结时应注意松紧适宜,采用间断缝合效果更好;(4)术后可适当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胆漏、腹膜炎等。

综上所述,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避免胆总管T管引流的弊端。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排气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