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9-09-12 04:05薛孟开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跨境电商

薛孟开

摘  要: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助力信息、物流、科技等多个行业的迅猛成长,为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和机会,为市场增添更多活力。现今跨境电商的发展由于行业跨度大、发展时间短、涉及行业广,而表现出一种较为“粗放”的行业发展状态,从业人员缺乏规范,专业水平良莠不齐,行业门槛低,造成看似有着“高大上”外衣的跨境行业,缺少严格的规范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跨境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跨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基础,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优劣势,同时发掘适合郑州跨境人才培养“多主体参与、多对象扶持、多行业互助”的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培养模式创新

一、跨境电商新目标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设立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从习总书记“买全国,卖全国”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成立,河南省的境外贸易上了一个新台阶。《郑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中制定了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力争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00亿美元,其中出口占比不低于60%。培育10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10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扶持200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未来将是跨境行业从业人员迅速发展的时期。《规划》提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双创”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等重点工作,全力把郑州打造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三中心一高地”。产业集群效应需要人才支撑,这里的人才,不单单是助力跨境规模化发展的批量型人才,更是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具备创新精神和行动力的技术人才。跨境行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院派”路线,“学院派”与“社会派”的融合,是让“双创”不流于口号和形式的路径。而创新不是“学院派”或者“社会派”的任务,是多主体参与的任务,这也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义。跨境行业诸多环节都为“大众创业”提供了土壤和机会,跨境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需要“万众创新”。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问题

2018年一则新闻让消费者人心惶惶:一些快递公司的代收点公然提供“异地上线”“异国上线”等服务,帮国内企业虚构境外、国外等地的发货信息,把境内货运单号虚构为境外货运单号,再用境外物流网点的代码登录物流的扫描设备,掩盖真实发货地点。跨境电商给人们带去便利的同时,也应运而生了风险。而跨境本身的横跨行业范围较广,纵跨行业领域较大、交易环节更为复杂的特征,决定了这些新风险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商业交易风险,为了规避这些新风险和维护跨境电商发展新秩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滞后性和弊端,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劣币驱除良币”,综合性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平台的发展,不利于跨境电商市场的可持续。

目前传统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校企对接”和网商孵化

高校承担着了解社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的职责和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职能。跨境电商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跨金融、物流、海关、税务等多个行业的领域。高校作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也有其局限性,对接市场欠缺全面,所以“校企对接”、“校企合作”、“订单协议合作”等成为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常态。

(二)利用电子商务园区进行产业孵化

目前河南省郑州市有三个产业园区: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郑东新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产业园区既有基础,分领域、分行业进行产业孵化。企业在此开展培训,实现进入园区的人力、财务、管理上的准备。

(三)利用精准培训进行社会孵化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不局限于“学院派”或者“社会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要求全社会的参与,提高社会参与度和经济活力。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就是精准培训的典型,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目前的条件引进人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农民成为跨境电商的新主体、新对象。郑州从2017年开始,就逐步借助电商大环境和互联网优势,将河南省的农业优势推出去,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由此就更需要大量的普及指导和实践推广人才。加之传统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精准培训是创新农村营销、进行电商人才孵化的新路子。农民也是“双创”的大主体。

三、跨境電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校结合社会,政府精准助力。目前郑州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企对接”培养形式单一,缺乏产出

“校企合作”提出若干年,河南省各个高校也在探索适合的实施方式。高校与企业实践上的合作形式有三个:一是扶持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竞赛和成果奖励的形式开展。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三创赛等”。二是选择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关性较大的企业,设立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或者专项计划协议,让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通常以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竞聘上岗”的形式开展。三是高校的自主孵化,例如“创业孵化园”。这三种是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流形式,发展轰轰烈烈,但效果不甚理想。校企合作本身带有“学术性质”,不是完全的“市场性质”,高校兼顾学生的保护,容易把竞赛和实际操作割裂开来,成果奖励型竞赛缺乏持续性,很多竞赛结束以后,没有及时的成果转化,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高校企业孵化转化率低,管理缺乏规范,持续性低,尤其对于跨境企业前期的创办和经营,高校资源大多无法满足孵化需求,人才培养速度落后,毕业生缺乏国际思维和国际视角。

(二)社会培训覆盖范围较窄,缺乏国际眼光

社会培训大多由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配合,社会人员参与,目前已经在推广实施阶段,郑州已经成功主持并且举办了电子商务大讲堂、跨境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培训形式,致力于树立跨境电商思维意识和增强对外贸易的使命感。但是跨境培训有特定的针对对象,覆盖范围较窄,缺乏多主体的社会参与。今后思考的重心应当放于如何扩大社会培训主体和形式,扩大培训对象,加强培训效果,监测培训产出。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跨境电商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