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结对帮辅”模式的构建分析

2019-09-12 05:37王萍
新课程·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模式

王萍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包括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学习思维和态度的养成,需给予重视。基于此,以全面调查、定量与定性分析为基础,给出小学生“结对帮辅”模式的构建分析。包括小学生成绩波动的原因,“结对帮辅”模式的构建意义、方法、不足等内容。将模式构建方法作为重点,给出小组建立、组长选取、组内搭配和组员培养四个核心要素,为后续小学教学工作提供少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结对帮辅”模式;小组建立;组员培养

小学教学的关键在于,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理想的学习习惯,同时吸收必要的基础知识。因小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理解存在不同,其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也存在差异,很难以传统教学模式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体教学工作的质量也依然有待提升。从思路上看,应通过广泛、客观的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和原因,再通过“结对帮辅”模式谋求问题的有效处理。

一、工作思路

(一)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本次工作開展的基础,强调通过多元手段获取客观信息。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获取基础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班级内部学习能力、成绩的差异,将这些内容作为工作计划拟定的基础。当“结对帮辅”模式推行后,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查,了解工作进度,不同学生的交流态势、后进生的成绩改进等。第三阶段进行工作总结,综合评估“结对帮辅”模式的应用效果,总结积极经验,了解重点问题。主要工作方法包括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行动研究以及督促指导等。

(二)定量与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借助“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行动研究”三个方法实现,强调获取直观的初始数据,包括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某一个因素的线性变化等,生成的数据可做定量分析。如班级内的若干后进生,语文平均成绩为61分,“结对帮辅”模式推行两个月后,应就其语文成绩进行收集分析,如学生平均成绩提升至65分,表明“结对帮辅”模式发挥作用。如学生平均成绩未提升或提升很小,需分析具体原因,拟定改善策略。

二、小学生成绩波动的原因

(一)课外辅导不足

课外辅导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对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完善产生了不利影响。如部分学生父母为流动人口,工作上不够固定、工作压力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小学生的辅导重视程度不足,也受到实际能力限制难以发挥有效的辅导作用。此外,在定量结果分析中,可发现后进生中男生占多数,且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后辅导情况并不理想[1]。

(二)学生自身问题

结合定性分析结果可发现,很多后进生并非存在智力方面的问题,因小学阶段知识难度有限,大部分学生掌握对应内容并无难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因素是制约其成绩提升的关键。部分学生不理解学习的作用、目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消极对待知识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兴趣更多集中在课外,热衷于体育活动、游戏,学习兴趣不高。

(三)课堂管理问题

严格得说,课堂管理问题并非影响学生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在相同的管理环境下,学生成绩依然泾渭分明,更多体现的是学生自制能力上的差异。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走廊出现了响动,部分自制能力不佳的学生可能因此分神,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察觉,学生可能遗漏课堂知识[2]。

(四)理念问题

理念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属、学生自身方面。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教学工作应由学校负责,忽视自身作用,没有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导致学生成绩无法得到持续关注,出现下降时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应在学校、课堂中进行,课后不必进行更多学习,这一理念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和认识,并影响知识的掌握。

三、小学生“结对帮辅”模式的构建意义

(一)提升学习成绩,弥补课外辅导的不足

“结对帮辅”模式的直接价值是既能提升学生的成绩,也能弥补课外辅导不到位的问题。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能有效进行知识衔接,学生家长也不了解对应知识,无法给予有效辅导。在“结对帮辅”模式下,学生可向小组内的优等生请教,数学知识高度结构化的特点,可保证优等生能够利用简单的语言、简练的方式,帮助后进生理解知识要点,从而快速提高后进生成绩。

(二)降低教学压力

我国小学在校生总数超过1亿人,教师、学校工作的压力较大,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面临学习问题时,难以获取教师的针对性辅导。“结对帮辅”模式的推行应对了该问题。教师不必针对所有学生的需要逐一开展辅导,小组内的学习、讨论以及优等生的带动作用,可帮助后进生实现成绩提升,良好的组内凝聚力也有助于班级成绩的全面改善,教师压力减轻后,也能更深入地投入到教学引导、研究等环节中,效果事半功倍。

(三)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小学各科目的教学、不同班级的学习活动、不同年级的教学均带有一定的相似性,当某一个班级应用“结对帮辅”模式获取了理想成果后,可为其他班级、年级提供经验,有助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如1班借助“结对帮辅”模式使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改善,其经济经验可由教师进行梳理总结,上报至学校,再由学校组织经验推广,全面提升其他班级、年级的英语成绩。

四、小学生“结对帮辅”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小组建立

学习小组是“结对帮辅”模式的核心开展方式。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每个小组学生数目应在12~16人,避免人员过多导致组织管理困难,也避免小组人员过少,无法发挥范围性的带动作用。要求小组人员数目为双数,以实现1对1的帮辅分组。如果班级内存在单数学生,可选取一名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的学生,结成1个三人分组。各组内的优等生、普通学生和后进生占比应保持均衡。如某小组共有16名学生,以总成绩不低于270分为优等生(满分300分),以总成绩不高于180分为后进生,要求优等生数目在3~4人,后进生数目应不超过优等生数目,如果优等生数目不足,则适当降低标准,以265分为“优等线”。小组初步建立后,还应进行必要的指导,指导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互助意识,避免出现优等生轻视后进生的问题,提升后进生的自信心。如告知优等生,小组是一个集体,所有人都要具有集体意识、互帮互助意识。告知后进生,应向优等生学习,掌握方法、提高自身成绩,对他们,教师要更多进行语言鼓励。

(二)组长选取

“结对帮辅”模式下,每个小组12~16人,每个分组2人,以此框架为依托,要求选取对应数目的组长。小组组长数目与小组数相当,基本标准为学生具有理想的成绩,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基本流畅地进行语言和知识表述,且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表现,确定若干组长候选人,另鼓励学生报名,每个小组确定2名组长,如果学生能力不满足组长标准(如二年级以下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可能无法胜任工作),则暂时选取1名组长负责组内工作。组长的工作责任包括了解组内成员成绩,尤其是后进生,每次考评后,进行一次收集,并上交给教师,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包括后进生也包括普通学生。同时及时发现小组“结对帮辅”模式开展的不足,如后进生兴趣不高、优等生未能尽责等。2人分组的组长,由分组成员自行选取,主要负责了解组内成员成绩变化。

(三)组内搭配

组内搭配包括成员搭配、座位搭配、时间搭配、课外搭配四个方面。成员搭配上,遵循优等生和后进生一对一结成分组的原则,请后进生和优等生自行寻找合作伙伴。完成分组后,可重新进行座位调整,使一个分组内的两名成员座位靠近,或直接成为同座,在此过程中应兼顾身高差异,避免身高较矮的学生处于教室后方,影响学生视线。时间搭配上,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有限,建议教师进行时间搭配上的安排。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可建议分组每天中午抽取10~20分钟,进行一次双方交流、“结对帮辅”式的辅导,晚间进行第二次学习交流,时间依然在10~20分钟。或将全天学习集中于晚间,时间30分钟左右为宜。课外搭配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家庭住址等信息,尽量安排居住地较近的学生结成小组,便于学生利用周末、假期进行学习和交流。

(四)组员培养

组员培育泛指组内成员的培养,包括组长也包括普通成员。组长培养的基本要求为,组长明确工作内容、做好组内工作的监督、记录组内成员成绩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如学生甲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在推行了“结对帮辅”模式后,该生的数学成绩由60分左右提升到70分,但语文和英语成绩依然不够理想,总成绩的提升也较为有限,教师难以察觉所有学生动态,可能忽视该生数学成绩的单项提升,应培育组长捕捉这种变化,积极反馈,使教师有效了解“结对帮辅”模式的应用效果。组员方面,重点强调提升其互助意识,如优等生帮助后进生提升了成绩,后进生可以在优等生值日时予以帮助,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既能避免优等生产生不合适的优越感,也可避免后进生自信心受到打击。

五、小學生“结对帮辅”模式的成效与分析

(一)小学生“结对帮辅”模式的成效

以当期各地工作资料为参考,可发现“结对帮辅”模式的推行,首先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这种提升体现在后进生成绩方面,也体现在班级成绩和学校成绩等方面。学生成绩的提升最为直观,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后进生在“结对帮辅”模式下总成绩提升约在10%~15%。班级成绩的提升则达到5%左右,学校成绩提升与此类似。此外,学生之间的友情、班级凝聚力也得到提升[3]。

(二)小学生“结对帮辅”模式的不足

“结对帮辅”模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绩提升不均衡,部分学生出现单科成绩增加,总成绩变动不大的问题。二是部分后进生成绩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成绩的快速好转,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基础不牢固,成绩提升多较为有限。三是学生毅力不足,部分学生获取了进步后,出现懈怠心理,也有后进生在遭遇困难上裹足不前,导致成绩出现波动[4]。总体来看,“结对帮辅”模式作用利大于弊。

综上所述,小学教学工作中,引入“结对帮辅”模式具有突出价值,也具有良好的可行空间。本次研究以全面调查为基础,了解了学生成绩波动的原因,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学质量提升。“结对帮辅”模式建设重视四个方面措施,包括小组建立、组长选取、组内搭配和组员培养。从结果上看,教学工作的直接成效、学生的成绩和班级凝聚力均得以提升。同时,“结对帮辅”模式的不足也应给予更多重视,如长期后进生成绩提升有限、反复波动等,也应在后续工作中设法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古俊谦.试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构建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2]曹莉娜.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大阅读教育”课堂模式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53-54.

[3]刘海霞,彭丽绮,韦铁源.玉林市农村中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调查及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163-164.

[4]王海英.合作学习,提高效率: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发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11.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