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2019-09-14 02:53黄齐雄
微创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直腿椎板后路

黄齐雄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河池市 546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多发于L4~L5和 L5~S1节段,以25~40岁的青壮年人群好发,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2亿,并且患病人数逐年递增。该病不仅是导致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还可引起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不良事件,使患者丧失工作、劳动能力[1]。笔者对34例LDH患者行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并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MRI检查、CT检查、直腿抬高试验确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精神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0.86±8.14)岁;发病部位:L3~L4突出5例,L4~L5突出14例,L5~S1突出11例,L3~L4、L4~L5同时突出2例,L4~L5、L5~S1同时突出1例,L3~L4、L4~L5、L5~S1同时突出1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1.15±7.92)岁;发病部位:L3~L4突出4例,L4~L5突出13例,L5~S1突出10例,L3~L4、L4~L5同时突出3例,L4~L5、L5~S1同时突出2例,L3~L4、L4~L5、L5~S1同时突出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传统开窗手术治疗:经CT或X线检查对病灶进行定位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对椎旁肌实施剥离,将神经根牵引开后,将部分椎板用骨钳去除,打开纤维环,将椎间盘显露后摘除髓核,然后止血、清洗并缝合韧带肌肉,置放引流条,缝合切口。

1.2.2 治疗组 行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位,术前用定位针对病灶进行定位,于病变腰椎间隙做一长约1.5 cm的旁切口,经切口将定位针穿置于病变间隙上位椎体的椎板下缘,确定好位置后将腰背筋膜切开,插入工作通道管、扩张套管,安置内镜后调整焦距、视野至最佳,使目标椎板间隙暴露出来,借助刮匙对黄韧带在上位椎板的附着点进行剥离,将椎板间隙黄韧带咬除,并将神经根牵开以使病变的椎间盘组织显露出来,将纤维环切开后取出变性的髓核组织,确认无游离髓核碎片残留于椎管中,止血并置放引流条,缝合创口。

1.2.3 术后处置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常规应用激素、脱水剂3 d。术后1 d可将引流管拔除,术后2 d可进行腿部抬高训练,术后3 d可下床活动。

1.3 疗效评定 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用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腰痛疾患程度,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大于85°,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优;腰腿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直腿抬高介于70°~85°,患者仅于劳累状态或长时间活动时才感到腰腿痛为良;腰腿痛等症状好转,直腿抬高试验介于55°~70°为可;腰腿痛等症状无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5°,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为差[2]。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VAS评分标准: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分别代表无痛、剧烈疼痛,患者依据自身情况评分。JOA评分标准包括疼痛等主观症状,直腿抬高试验等体征,站立等日常生活动作,排尿等膀胱功能,满分为29分,分值越低,说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良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2.3 VAS和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和腰痛疾患程度比较 (x±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4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LDH的病理机制为在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已经发生退行性变的腰椎间盘发生纤维环破裂等情况,致使髓核于破裂处突出,压迫脊髓、血管、神经根等组织,从而使患者感到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等[3]。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应用镇痛抗炎药、牵引、推拿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情轻微的患者,若治疗3个月后仍未获得满意的效果或出现肌肉萎缩、麻木或马尾综合征等情况,则应及时手术治疗[4]。传统的开窗手术需将椎板切除后方可摘除髓核,不仅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而且切口大,患者康复速度慢[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基于微创技术的新型术式,其借助光源系统、摄像技术等,实施椎板开窗和去除突出的髓核和椎间盘,从而改变神经根受压迫状态[6]。

本研究比较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LDH的效果。椎间盘镜具有如下优势:(1)应用光照度大的冷光源,放大倍数高,准确识别椎管内血管丛、神经根、硬脊膜等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伤口约18 mm,可避免损伤硬膜囊、神经根以及其他正常的肌肉软组织,降低感染发生率;(3)符合脊柱外科的解剖习惯与操作视角[7];(4)基本不会损伤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与椎体关节的完整性,可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快康复速度;(5)可实时记录手术操作过程,利于术后的技术探讨和分析[8];(6)后路入路可保护棘突附近的肌肉附着点及其在椎板的附着点,使腰椎两侧获得均衡的力量,防止由于受力不均而引起不稳定性腰痛等[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优良率为 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少于/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均证实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的疗效显著。然而,该术式是经二维视野于狭小的空间内操作,对操作者的触觉敏感性与空间辨别能力有较高要求,术中也存在仪器破损、松动、破碎、弯曲等风险,故手术时应谨慎操作和严密配合[10]。

综上所述,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可有效治疗LD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后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和腰痛疾患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直腿椎板后路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颈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直腿神器”在收“智商税”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蚕宝宝流浪记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