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检查与CT动态增强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对比

2019-09-16 07:32田建英通讯作者马田军闵剑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磁共振影像学准确率

路 芸,田建英(通讯作者),马田军,闵剑青,梁 健

(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吴忠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宁夏 吴忠 751100)

(2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4)

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径总和应≤3cm的肝癌,症状隐匿,但是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较高,只有早期发现并确诊才有可能及时有效治疗,使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1],因此小肝癌的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经我院检查并病理证实为小肝癌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MRI和CT不同诊断方法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检查确诊小肝癌患者的45例,纳入标准[2]:(1)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为小肝癌;(2)有慢性肝炎病史;(3)均行CT和MRI检查;(4)检查前未做过化疗、手术或射频消融等治疗;(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癌病灶直径大于3cm的病例;(2)肝内外病灶转移;(3)检查前做过化疗、手术或射频消融等治疗;(4)认知障碍。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32~78岁,平均年龄:(58±2)岁。病患之间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病患检查前禁食至少6h,检查开始前进行呼吸训练,要求其在检查的过程中保持平稳呼吸并严格按要求屏气,以期保证检查成功并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1)对照组行螺旋CT检查,采用GE 64层螺旋CT机,让病患采用仰卧位姿势,从膈顶开始向下扫描,覆盖全肝脏,先进行平扫,再给予欧乃派克(碘海醇),1.5ml/kg,经肘静脉高压团注,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2)观察组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检查,采用高场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Skyra 3.0T),让病患保持仰卧位姿势,头先进,先行常规平扫,包括横轴位的T1WI同反相位、T2WI抑脂序列、DWI序列,然后行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造影剂选用钆贝葡胺(Gd-BOPTA)注射液,剂量为0.1mmol/kg,注射速度为2.5ml/s,注射完毕后紧接着注射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方法对肝内病灶和小肝癌的检出率、准确率;(2)总结两种方法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及MRI影像特征

2.1.1 CT影像学征象 45例共计发现病灶数52个,CT平扫37个病灶呈低密度,15个病灶呈等密度,其中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31个,动脉期轻度强化19个,动脉期无强化2个,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31个,平台型5例,缓升速降型15例,无明显强化型1例。

2.1.2 MRI影像学征象 45例共计发现病灶数68个,T1WI低信号51个,T2WI高信号58个,DWI高信号63个,ADC低信号59个,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速降型50个,平台型5个,缓升速降型12个,无明显强化型1个。

2.2 CT与MRI病灶检出率

MRI扫描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5%、85%、89%;CT平扫、动态增强检出率分别为71%、77%。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两种方式增强扫描检出率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

2.3 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

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95%(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

2.4 肝内病灶数及小肝癌数对比分析

对比两组肝内病灶数和小肝癌数,观察组显著多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25,P<0.05),见表。

表 两组肝内病灶数和小肝癌数比较(±s)

表 两组肝内病灶数和小肝癌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肝内病灶数 小肝癌数观察组 45 3.29±0.77* 3.58±0.84*对照组 45 1.21±0.54 1.17±0.49 t-3.18 3.25 P-<0.05 <0.05

3.讨论

多排螺旋CT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在小肝癌诊断中广泛运用,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反映肿瘤的血供情况。随着MRI设备和扫描技术的进步,多参数、多序列及功能成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并且可以反映组织中细胞成分变化、分子的运动情况、病灶血供演变等有价值信息,促进小肝癌的早期精准诊断[3-4]。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检查并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肝癌患者,对比分析病灶检出率以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表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表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接近病理检查结果。此外,对比两组肝内病灶数和小肝癌数的检出,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对照组。MRI扫描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5%、85%、89%;CT平扫、动态增强检出率分别为71%、77%,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表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效能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小肝癌的有效手段。在研究中还发现小肝癌MRI信号表现多样性、病灶大小均与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血供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因病例样本小未做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MRI和CT在小肝癌定性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相比于CT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磁共振影像学准确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