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当代教师如何立德传道

2019-09-16 02:18黄柳苑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学师德立德

黄柳苑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对于教育事业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当代教师,如何担当立德传道的重任呢?下面我从立德和传道两方面进行探讨。

师者何以立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前提。树立良好的师德,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辨是非。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发扬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前行。

第二,牢记使命。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家庭,也影响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身为教师,要牢记教育的使命,想一想:我们办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怎样做好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要有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如此,才能实现作为教师的人生价值,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心懷大爱。习主席说过,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也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对学生怀有“大爱”的老师,学校可以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使其成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第四,不贴“标签”。学生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像鲜花一样,有不同的花期。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有的乖巧,有的调皮;有的学生教一遍就会,有的教十遍也不会。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给调皮的、理解力稍弱的学生“贴标签”,不能用否定式语言给他下定论。“标签”一旦贴上去,就会让孩子形成自我暗示,产生负面心理效应,甚至影响他一生。

第五,不体罚,不变相体罚学生。

第六,廉洁自爱,不做有偿家教,不收家长的红包、礼物等。

师者何以传道

一、依靠国学经典传道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作为教师,不仅要能传道授业,还要能解惑。给人解惑,首先自己要明道。如何明道?我觉得真正的“道”应该从国学经典中学。因此,我校一年级全级老师携手开展了全员学习《千字文》的活动,通过认字、朗读、吟诵、悟道等步骤来感受我们的国学魅力,传承经典文化,净化学生内在心灵。

二、依靠学科课程传道

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科课程的内容来传道。例如,我听过两位语文老师的展示课,讲的都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静夜思》。学完后,第一位老师问:“同学们,谁能把这首古诗背诵出来?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概括出来?”第二位老师则问:“同学们,谁能说说李白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表现出他是怎样一个人?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同教一首诗,差别在哪里?第一个问题是纯粹的知识教学,第二个问题是让孩子在学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去感受、去领悟,从而引领、激励学生受古诗的启发而改变、提升自己。

《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是教育保障,道是教育灵魂,只有真正做到立德传道、为人师表、不计名利、兢兢业业,我们的教育才能在正确的航线上航行,我们的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国学师德立德
“垂”改成“掉”,好不好?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严以修身”先立德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